多模态隐喻探析——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

多模态隐喻探析——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

ID:2499896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多模态隐喻探析——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_第1页
多模态隐喻探析——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_第2页
多模态隐喻探析——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_第3页
多模态隐喻探析——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模态隐喻探析——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模态隐喻探析——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刘晓荣(昌吉学院外语系,新疆昌吉831100)摘要: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近年来被学者们热议。作为多模态隐喻研究开拓者的CharlesForceville将这一隐喻的新的研究范式推广开来。本文结合Lac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和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平面公益广告为例,对多模态隐喻进行了梳理和探析。.jyqkp;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把隐喻的定义归结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而语言只是概

2、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强调了对单一语言所表达的隐喻的分析。[1]但只以语言符号为依据所得出的概念隐喻肯定是有缺陷的。除语言这一交际符号之外,声音、色彩、线条、空间布局等其他交际媒介或手段也可用来构建和表达概念。[2]本文结合平面公益广告的特点,对多模态隐喻进行探析。一、多模态隐喻及发展(一)多模态隐喻在讨论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应当对“模态”有所认识。“模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Forceville将“模态”定义为“利用具体的感知过程可阐释的符号系统”。[3]为了便于研究,Forceville又将模态细分为九

3、类:图像符号、书面符号、口头符号、手势、声音、音乐、气味、味道以及接触。[3]对于多模态隐喻这个概念,从广义上来讲,就是由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所构建的隐喻;而从狭义上来讲,则是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模态来呈现。(二)多模态隐喻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人类交际的模态,如声音、文字、图像等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对传统的文字表意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对于多模态隐喻的发展同样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早期的图像隐喻研究着眼于视觉传媒艺术方面,如绘画艺术、插图、电影图像、广告图画等。1996年,F

4、orceville的著作《广告中的图画隐喻》首次将图像隐喻放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进行系统研究。[2]《广告中的图画隐喻》一书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非语言媒介隐喻的研究。二、平面公益广告的特点公益广告最本质的特征便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公益广告不含有任何商业利益,其唯一的目的就是为大众谋福利,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其次,是社会性特征。公益广告所关注的是人、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最后,公益广告具有通俗性特征。公益广告面对的是社会公众。在创作时就要做到形式简洁,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从形式上

5、看,平面公益广告通常是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媒体中,以宣传教育为主的、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字是用于对图像进行解释说明,从而引导社会公众对广告做出创造者所期望的解读。从风格上来讲,公益广告通常用醒目、幽默的方式来浓缩现实,试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揭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平面公益广告的交际目的是以情动人,产生社会教育的作用。读者要借助自身经历、知识背景对广告中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行解读。三、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Forceville将图像隐喻划分为三类:(一)单域图像呈现式;(二)双域图像呈现式;(三)文

6、字—图像互补式。[2]平面公益广告应当属于文字—图像互补式多模态隐喻。平面公益广告以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两者缺一不可。虽然文字简明扼要,但若删除了文字,隐喻也就随之消失了,读者就很难解读出广告设计者的交际目的。图1中,女人处在一个最醒目的位置,这显示出该广告的受众群体是所有人。女人背后是厨房,这显示了一种非常闲散和漫不经心的氛围。女人手中的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的听筒里喷出了鲜血,而用鲜血写出的一行字“Don’ttalkp;M.Johnson.Metaphors].Chicago:UniversityofCh

7、icagoPress,1980.[2]Forceville,C.PictorialMetaphorinAdvertising[M].London/NeodalMetaphorinaCognitivistFramep;E.Urios-Aparisi,2009a.[4]Black,M.MoreaboutMetaphor[A].InMetaphorandThought[C].ed.Ortony,A.Cambridge:CambridgePress,1979.[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2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