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03泻下药15味

[医学]03泻下药15味

ID:24994674

大小:73.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医学]03泻下药15味_第1页
[医学]03泻下药15味_第2页
[医学]03泻下药15味_第3页
[医学]03泻下药15味_第4页
资源描述:

《[医学]03泻下药15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本类药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或有清热泻火,或有逐水退肿,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本类药亦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导滞作用。若属热积者还应配伍清热药;属寒积者应与温里药同用。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

2、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因证选药、证候禁忌、药材特性)攻下药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通便、导滞、清导实热)大黄(将军、锦纹)【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燥)  【功效】攻下积滞,泻下通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清泄湿热,逐瘀通经。【用法用量】煎服,5~15g;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

3、应忌用。【应用】1.积滞便秘。脏腑热实证。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3.热毒疮疡,烧烫伤。4.瘀血证。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6.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用药鉴别】生大黄泻下力强,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熟大黄多用于上焦热证。芒 硝(朴硝、皮硝、马牙硝)【性能】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软坚泻下,清热消肿外用。【用法用量】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

4、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应用】1.积滞便秘。2.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鉴别用药】芒硝、大黄均为泻下药,常相须用治肠燥便秘。然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番泻叶【性能】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用法用量】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3~6g,宜后下。  【使用注意】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应用】1.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2.腹水肿胀。芦荟【性能】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杀虫。【用法用量】入丸、散服,

5、每次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应用】1.热结便秘。2.烦燥惊痫。3.小儿疳积。4.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润下药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书促使排便而不致峻泻。(最佳剂型,蜜丸剂)若热盛津伤而便秘者,配清热养阴药;兼气滞者,配伍行气药;因血虚引起便秘者,可配伍补血药。火麻仁【性能】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用法用量】煎服,10~30g。【应用】肠燥便秘。郁李仁【性能】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6、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应用】1.肠燥便秘。2.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松子仁【性能】甘,温。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膏、丸。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湿痰者禁用。【应用】1.肠燥便秘。2.肺燥干咳。峻下逐水药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本类药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

7、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甘遂【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逐水泻饮,消肿散结。【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应用】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2.风痰癫痫。3.疮痈肿毒。京大戟【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8、。【应用】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红芽大戟又名红大戟、广大戟。性味苦寒。功用与京大戟略同。但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红芽大戟消肿散结力胜。煎汤服,1.5~5g;研末服1g。外用适量。醋制用或生用。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红芽大戟根含游离蒽醌类0.56%,及结合性蒽醌类0.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