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79514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抚触、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抚触、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余慧伍燕(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儿科463000)【摘要】目的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对抚触、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早产儿30例,随机将这些早产儿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有15例。对照组的早产生给予一些常规性的治疗与护理在一天之后再给予喂养。而观察组的早产儿在给予常规性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抚触与微量喂养等护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观察两组早产儿的不耐受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在胃肠外营养时间比对照组的早产儿短,对照组早产儿的不耐受率要高
2、于观察组早产儿。结论抚触、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很明显,不仅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胃肠的动力,而且有助于提升早产儿胃肠道喂养过程中的耐受性。【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抚触早期微量喂养护理效果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儿的胃肠道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发育不成熟。喂养不耐受不仅会减少早产儿蛋白质的吸收,而且不利于早产儿疾病的恢复,进而降低早产儿的存活率。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抚触、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乂艰巨的任务。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木组研究的30例喂
3、养不耐受早产儿是从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中选取出来的,随机将这些早产儿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有15例。这些早产儿中没有遗传代谢性疾病或者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疾病,他们的胎龄在1-36周。1.2方法在对照组的早产儿给予一些常规性的治疗与护理一天之后再给予喂养护理,而观察组的早产儿在给予常规性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抚触与微量喂养等护理。其中实现抚触方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包括:室内的湿度为55%-65%,而室内的温度为28-31摄氏度,在对早产儿喂奶之前的一小吋内或者喂奶后的一小吋内进行沐浴抚触。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的吋间由开始的五分钟逐
4、步延长到后来的20分钟,每天对早产儿抚触一次或者两次。对早产儿抚触的方法是从早产儿的头部、胸腹部、四肢、背部以及手足进行抚触按摩,力量不能过大,在进行抚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早产儿进行交流。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主要包括胃肠外与胃肠内营养两种支持方法,早产儿出生一天之内开始胃肠内部喂养,当出现营养不足的吋候在进行胃肠外部的喂养。在微量喂养的过程中,要根据早产儿的腹胀、残余奶量、排便以及呕吐状况增减每一次的喂养量。2、结果利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对抚触、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艽中需要统计研究的内容包括早产
5、儿的头围、身长、体重一起胃肠道的症状,同时还冇早期喂养的状况、开始喂养抚触的吋间与截止吋间等。根据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分析得出下图: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早产儿。3、探讨随着医学技术提升与早产儿护理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比以往冇所提升,人们对早产儿的早期喂养不耐受状况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利用抚触与早期微量喂养的方式对早产儿进行胃肠内外的护理,不仅有助于提升早产儿体内胰岛素与胃泌素的分泌水平,提升早产儿的肠胃消化水平,而且冇助于改善早产儿的肠胃发育结构,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抚
6、触与早期微量喂养的联合使用,奋助于改善早产儿消化系统的发育状况。这是由于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其吞咽、吸吮以及系统能力较差,在喂养的过程中早产儿吸收到体内的营养成分很少,使得胃肠道动力滞后于正常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发展。将抚触与早期微量喂养的方式应用到早产儿的护理中,有助于帮助早产儿摄入比以往更多的热卡与奶量。抚触与早期微量喂养方式的联合使用,奋助于提升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这是因为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性,不仅不利于早产儿营养的摄入,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产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将抚触与早期微量喂养方式运用到早产儿喂养不
7、耐受的护理中,有助于提升早产儿体内胃动素的分泌水平,提升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另外将抚触与早期微量喂养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应用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中,有助于促进早产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冋吋也有助于缩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吋间。参考文献[1】任香娣,彭艳,孙献梅.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4.[2】唐小岚,文琼仙.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50-551.[3]TysonJE,KennedyKA.Minimale
8、nteralnutritionforpromotingfeedingtoleranceandpreventingmorbidityinparenterallyfedinfants[J].CochraneDatabaseSystRew,2007(2):504-5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