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48606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浅谈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东港初级中学徐中钦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创造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础。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象一个矿产丰富的矿藏,它需要人们勘测、发现和开釆,否则它将永远埋在地下,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江泽民同志在教育工作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新课程内容为学生开辟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挖掘和培养学牛.的创造潜能,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一个阶段的探讨和实验,使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要为学
2、生开辟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新天地。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少教育学家认为,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献真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照木宣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被动参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思想上不相信学生,怀疑学生的能力,教学中不敢放手,备课凭想象准备,讲课时按设计硬灌,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不予理睐,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加以禁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大加指责等等,这样朿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相信和尊重自己的学生,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结构,创设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从
3、他们的意愿和兴趣出发,采取积极措施,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衷地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营造一个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积极参与,主动发现的氛围,毛泽东曾经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例如:课堂上一位教师说:“蚯蚓很有趣,如果把它截成两段,它可以分成有头有尾的两条,这种现象叫再生。”这是真的吗?此时教师大胆放手积极参与,三人一伙,五人一组,在树荫下,小河边,田园里,埋入切成两段的蚯蚓,时间一天天过去了,10天后,孩子们先后报告
4、:有的说成功了;有的说蚯蚓死掉了;其中一个同学的发现叫大家兴奋不已,他将蚯蚓截成三段,竟然长成了有头有尾的三条,这也是真的吗?学生问老师,老师也被难住了,因为资料只说能变成两条,老师便说:“你们也可以试一试”只有这样教与学的过程,才会有创造激情和冲动,学生的视线才会冲出定势的禁锢,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才能表露出来,并得到完善和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二、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们常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著名教师陶行知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吋,人人是创造之人。”冋顾我们的教
5、学,学生有“优生”、“差生”之分,教学中只盯着几个“优生”者有之,歧视、讨厌差生者有之,与创新教育的思想格格不入,从哲学观点看,虽然学生不听话吋缺点,但不听话的学生好奇、敢疑、敢问、有远见、执着追求,部循规蹈矩,在其身上蕴藏着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创新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他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有充分施展的机会,教师对待“差生”要“善启”“善导”,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我意识,放射出耀眼火花。三、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成功的先导,想象与创造性
6、思维密切相连,鲁班从观察一棵小草到鋸的发明,普冲称象的巧妙办法,都是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旮机结合,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的呼吸”,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的灵性,中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具冇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这里面就萌动着孩子的创新思想,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契机,及吋引导,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各种信息,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启动创造思维,播下质疑
7、的种子。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学4须从疑出开始,应有知.其头,问其尾,探其整体;知其因,问其果,探其究竟;世界上有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源于“疑问”,作为教师在教学之中应鼓励学生多质疑,不仅让学生敢于否定,更多的是让学生善于提出学中的疑难问题,一是在学生中间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他们能有疑敢质,有难便问;二是对学生的提问不责备求全,要给予鼓励,随机点拨;三是对学生提问要多发现闪光点,抓住典型及吋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质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要培养学生的
8、创造能力,必须寻找创造教育的出发点、结合点,在挖掘新教材蕴藏的创造因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发扬民主,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形成学生主动学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空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