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28193
大小:65.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陈小龙(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473000)【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疗法、给予抗凝类要我、扩张冠脉血管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ACEI类药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
2、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木组治疗前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能够改善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炎症因子内皮功能【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
3、编号】2095-1752(2014)16-0145-02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病症,发病突然,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牛.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冠脉血流阻塞中断,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坏死,从而产生胸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调脂药物,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炎等作用。木文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此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均为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
4、间收治病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和12例,年龄平均为56.9岁(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7岁和7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7例和13例,年龄平均为57.6岁(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5岁和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疗法、给予抗凝类要我、扩张冠脉血管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ACEI类药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每次服用10mg,每天
5、1次。连续治疗4周。1.3检测指标两组患者在入院的第二天(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取空腹静脉血约3ml,抗凝,离心(每分钟3000转)10分钟,分离血清。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具体检测步骤根据试剂盒提供的相关步骤严格进行。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两组患者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变比较观察组
6、治疗前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比,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
7、。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检测结果比较3讨论研宄表明,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是免疫球蛋白的超家族成员,参与细胞的识别与粘附,同吋对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内皮素是一种内皮血管收缩因子,对血管能够产生强度的收缩作用,此因子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能够提供机体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冇研究认为,阿托伐他汀具有一定的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2,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后,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8、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说明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能够改善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周炜,陈玲,陈曼华.阿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