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ID:24916006

大小:517.6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7

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_第1页
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_第2页
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_第3页
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_第4页
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经典题型为纲求异求变求发展——谈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摘要]以经典的习题为根本,通过拓展延伸,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变式。这个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的深化,更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从三个习题入手,联用延伸、应用拓展、演变深化着眼,分别研究它们的不同变式,求异求变,以点带面,使各个知识点串联贯通,发展学生思维,从而提高中考复习有效性。[关键词]习题变式思维发展有效性教材丰富的内涵,其中的习题均是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是编拟中考试题的基础。所以,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典型习题的研究,不断挖掘习题的内在“潜能”;在题目选编中,要优先考虑课

2、本中习题,适当拓深、演变,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立足基础,力求变化,形成问题链,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一、联用延伸[原题]在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作业题4:如图,CE、CF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求∠ECF的度数BCDFEA复习过程中,教师首先指出:“此题属于三角形同一顶点处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的夹角问题。”然后提问:“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相交,还有其他的情形吗?你们能画出相应的图形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画出

3、图形,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变式一:P为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如图,点P在△ABC内部,∠BPC与∠A的关系是BCPA变式二:P为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如图,点P是∠ABC与∠ACB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BPC与∠A的关系是APBC变式三:P为内、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如图,点P是∠ABC平分线和∠ACB外角平分线的交点,∠BPC与∠A的关系是;BCDPA变式四:P为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如图,在△ABC中,∠C=90°,点P是∠ABC平分线和∠BAC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的度数为。CBPA变式五:P为内角线和外角平分线的反向

4、延长线的交点如图,点E是∠ABC平分线和∠ACB外角平分线的交点,P是∠EBC平分线和∠ECB外角平分线的交点,∠BPC与∠A的关系是;pBCDEA通过这一组问题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应用拓展[原题](七年级下册)如图,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本题来源于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考查一定的直线同旁有两定点,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使这点到两点的距离和最短,其实质是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找出一个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

5、点,对称点与另一直线的连线和定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此题潜在价值很大,复习时值得研究:可以在不同背景下探索结论;可以在同一背景下改变结论;可以通过图形位置变换,让图形动起来,变成动态问题。变式一:背景为等腰三角形(08黄岩)如图,已知在等腰△ABC中,∠ABC=1200,P是底边AC上的一个动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PM+PN的最小值为2,求△ABC的周长.BCDNMA变式二:背景为正方形(2009年漳州)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2,为的中点,是上一动点.连结,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与关于直线对称.连结交于,则的最小值是_

6、__________;ABECPD变式三:背景为圆如图,的半径为2,点在上,,,是上一动点,求的最小值;ACBO变式四:背景为抛物线(衢州卷2009)如图,已知点A(-4,8)和点B(2,n)在抛物线上, (1) 求a的值及点B关于x轴对称点P的坐标,并在x轴上找一点Q,使得AQ+QB最短,求出点Q的坐标;(2)平移抛物线,记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为A′,点B的对应点为B′,点C(-2,0)和点D(-4,0)是x轴上的两个定点.①当抛物线向左平移到某个位置时,A′C+CB′最短,求此时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②当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时,是否

7、存在某个位置,使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出此时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x22A8-2O-2-4y6BCD-44变式五:逆向应用OABPRQ如图,,是内一点,,分别是上的动点,求周长的最小值.此题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模型入手,设计了五个逐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通过对结论的直接应用、对模型的重新构建和拓展创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轴对称的应用和轴对称图形的本质,这种对同一知识逐步深化的问题设计方式,既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对学生过程的关注。三、演变深化[原题]浙教版八年级上册P47第2题:如图

8、,在和中,AC=CE,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求证:△CAB≌△ECD。变式一:背景为梯形如图,梯形中,,,AB=2cm,CD=4cm,以上一点为圆心的圆经过两点,且∠AOD=90°,则圆心到弦的距离是()A.cmB.cmC.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