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

ID:2487907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4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_第1页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_第2页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_第3页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_第4页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发展研究 一、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首先在法国、美国兴起,80年代风靡西方国家,并蔓延到全世界。它的产生源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最早出现在建筑学中,指那种以背离和批判某些古典特别是现代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广泛地运用于艺术、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1]  后现代主义中的后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表示超越,对现代主义的超越;第二,表示反对,反权威、反绝对、反科学。后现代中的现代是指文艺复兴和17世纪以产业科技革

2、命为标志的现代化运动以来,西方在思想和经济上逐步建立的科学、理性的时代。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和主要特征是:多元化的思维,反对同一性、确定性,肯定世界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强调人的差异性;去中心与边界松散,包括去除知识中心、权威中心、教育控制的中心;提倡新的教育方式,强调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能以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接受教育。  自20世纪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推广,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社会文化思潮,已经广泛地影响到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对我国教育的各个领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教师观方面,它批判传统

3、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取消教师的权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理解的对话关系。  二、教师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中扮演的角色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特定人物,后来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于1934年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我国古代学者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问。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导致了教师成为实施教育的工具、课堂的权威,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4、当今世界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教育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传递接受知识的关系,学生可以从其他更多的渠道获取知识。后现代主义的教师观强调要消解教师的权威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也由强制的、灌输的转变为理解的、发现的角色。[2]  (一)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这一概念是由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课程理论家小威廉姆E多尔提出的,他认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应该是平

5、等的对话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由过去的知识权威、知识的传递者变为知识顾问、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要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达成共识、获取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有限,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与学生并不是绝对的完全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作用,学生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所以,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领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即教师的外在权威被消解重构,转入师生平等对话的内在情境中,是内在情境的领导者,在强调师生平等的同时,起着

6、辅助、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  教学相长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提出的观点,即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共同进步,互为学习的促进者,这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是单向的知识传递方式,教师控制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后现代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作用,对话不仅仅指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简单交流,更是思想上的双向沟通。教师要学会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教学不再是教师教给

7、学生知识,更多的是师生合作,共同探讨、相互影响,师生成为交互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变为文化的讲解人、学生智慧的启发者,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成为学生的倾听者、交流者;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应当跟学生共同合作,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3]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合作,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学习、反思,相互促进,建立起合作型师生关系,共同成长。  (三)教师是学生情感健康的维护者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本质上就是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短时间内将规定掌握的知识以最简便的方法传

8、递给学生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对学生人性的无视,将学生当成了没有情感的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维护学生的精神健康,使学生在心理、精神、情意方面得以完满和谐地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存目的,这是多尔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他认为,教育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外,还要使学生养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