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7493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论语文课堂的人文化关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语文课堂的人文化关怀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人文关怀 新课标把语文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这是语文实质的回归。字词句章,听说读写,这些确实需要倾注全力去提高,但这不应是语文的全部,语文还必须关注个体的需要和发展,体现出一种人性的教育。语文课要闪耀“语文”的光彩,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一
2、、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使教师不再拥有知识上的“绝对权威”,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应当走下“神坛”,恢复平民色彩。我们应当认识到,相对于文本,教师与学生同样是习得过程的参与者,不存在高低之分,这是民主语文和人文语文理念的体现。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平行交谈,真诚沟通,民主协商,直至共同成长。这种平等对话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二、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4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的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高层次的需要,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学习、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
4、需要不强烈的学生,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
5、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三、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权利 语文课要放射思想的光芒,就必须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这要求教师不再充当课堂的主宰者,而把课堂交给学生,成为学生思想的启发者和引路人。语文课应该承担起启发、培养学生思想的重任,因为语文课关注的是“人”4的发展,而学生形成思想的最初萌芽也许就是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质疑。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大胆怀疑的勇气,更要精心呵护学生表现自己想法的意识。哪怕它是一个幼稚的想法,须知正确思想的生成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有情感才能形成体验,有思
6、考才能萌发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去体验,赋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权利,语文课才能闪烁“人性”的光芒。 四、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 不同的学科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长期以来,我们用同一个模式来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学,拿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科的课堂,使课堂教学千篇一律,缺少生命活力。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的诸如活动体验型、创设情境型、专题研究型、问题探究型、自主学习型等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选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要体现语文
7、课堂的教学个性,必须建立新型的课堂,要突破狭小的空间,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博物馆等都能成为课堂。还要将课堂延伸到社区、农村,延伸到电影、电视和其他各种传媒,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这样不仅能使教学走向丰富博大,而且更利于学生学活、学好。 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以载道”4,语言文字、
8、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语文教师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的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唤醒学生的心灵,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