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ID:2486540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_第1页
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_第2页
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_第3页
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概念虽然本质不同,但表面却有很多类似或相似的地方,给学生的认识造成了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造成概念混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教师教学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的原因。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概念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概念混淆的原因  1.概念本质属性被现象掩盖  物理概念是对某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生动形象的表面现象往往给人深刻的印象,但掩藏在其下的本质属性,却很难让人发现,只有通过对表面现象的由表及

2、里、由浅到深的层层剖析,才能去伪存真,掌握真正的内涵。  2.学前概念的负迁移  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经接触过许多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近似的概念,即学前概念。这些概念往往是未经充分的科学抽象而获得的,因此,大多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学前概念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响着学生对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旧概念的模糊认识。例如,对于光和光线,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诸如“这里光线太暗”之类的说法,显然是用光线代替了光,在理解“光线是表示光束及其方向的直线”时产生迷惑,片面认为光线就是光。4  3.概念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  物

3、理概念中,有相当多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形式上相似,更多的是意义上的相近,对这些相似概念区分不清,就会造成理解的混乱。例如温度、热量、内能,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电功与电热,液体压强,汽化与升华,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等等。  二、消除易混概念的策略  准确把握、正确认识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概念进行比较,从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的本质属性(区别和联系)、概念的具体运用、概念的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准确无误地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在概念形成过程上比较  物理学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事

4、物本质特征,概念形成过程的比较涉及建立概念的目的、有关的典型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思维过程等。这些方面的区分度一般较大,容易起到鉴别概念的作用。例如:压力和重力。压力的形成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性质属于弹性力;重力是地表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性质属于引力。从压力和重力的产生过程看,它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力。  2.在区别和联系上比较4  由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隐蔽在非本质特征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影响学生对所学概念深刻、准确地把握。突出比较法,可

5、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例如,一些学生常将压力和重力间的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关系一般化,往往认为“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甚至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学生极易混淆二者的概念。我就引导学生在力的本质属性上进行比较:压力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性质属于弹性力;重力是地表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性质属于引力。它们二者的联系是――在有些情况下,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如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此时也仅仅是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但在许多

6、情况下,压力并不是由于重力引起的,如用手握住物体时,手对物体的压力;用力往墙壁上按图钉,图钉对墙壁的压力等。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区别与联系的理解,我还设置了能暴露和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比较性例题,通过做题,将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收到了明显效果。  3.在运用中比较  把容易混淆的概念运用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可让学生获得较为具体形象的感触,能从内心深处对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更深刻。例如:热量和温度这两个概念,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热量是一种物质,温度是热量的强度,热量和温度成比例,热传递中是温度被转移等等。为了使学生们不再混淆这两个概念,我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个

7、概念放到特定的场所和情境中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进行讨论,看到底是运用热量恰当还是温度恰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并说出各自运用该概念的理由。通过对概念具体运用的讨论,揭示了概念的实质,摆明了两者的区别,使自己不正确的概念认识得到纠正。4  4.在结构中比较  把易混概念分别放在不同或相同的知识网络结构中,比较它们在结构中的不同位置、不同功能以及与其他知识的不同关系,更能清楚地区分易混概念。例如,惯性和惯性定律。①小车上直立一木块,当突然拉动小车时,怎样解释木块向后倒的现象?②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电灯的运动

8、状态将会怎样?上述两例是用惯性还是惯性定律解释呢?在实例分析中就能明确。例①木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