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ID:24860457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_第1页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_第2页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李阳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学习的开端,质疑是思维的源泉。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重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入手。笔者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的:1.奠定质疑基础自然科学教学中的质疑,主要是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从实验中得到的现象,从实验的理论依据,从理论和验证等方面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不善于观察,不能清楚地归纳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不懂得实验理论解释和理论的推理逻辑,就不知其然;也就是说,失去了学

2、习的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于是便缺乏了质疑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立足教材,讲清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等,是奠定质疑的基础。例如,在数学式子“a=”中,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密度“=”定义中,与m、V的大小无关;而在“I=”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因此要弄清概念公式的意义,而不能随便套用公式。尽可能在初学新课时,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同步,先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从而排除一些不必要的疑问;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为质疑奠定良好的基础。2.强化质疑意识对于提问题的学生要特别爱护,这类学生总是

3、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但是问题的质量会有明显差异。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因为其中的任何一个“为什么”都表达了学生对自然科学某一现象真实的理解和看法,而且学生的提问往往还代表其他学生的类似想法;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都善于提问的事例告诫学生要争取质疑,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提出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冋的回答方式。对于基础问题,要有耐心找出学生学4的障碍,直至学生弄懂为止;对于含有错误的问题,首先要找出概念混淆的原因,不仅要给以正确冋答,还要让学生明

4、白提问中的错误与不足;对于有层次的问题,要精心点拨,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同时还可以反问学生,进一步提高问题质量,形成人人提问的局面。1.创设质疑氛围教师上课前总是精心地加工教材内容,课堂上非常奋条理地传授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学的依赖性,造成学生只会听课,不会提问题,不爱思考。学生自己探究所得到的知识是不容易遗忘的。因此教师在加工教材吋,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开垦的知识土壤,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质疑,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地图”这节内容吋,我安排了三个探宄:①同学们到大自然去

5、开阔眼界,若在野外迷了路,你如何了解方向?②教材中的三幅地图是怎样来定方向和表示该图比例尺的?③比较不同的比例尺,包括范围大小和反映的事物详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展开探究,然后小组汇报发言,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地图上方向和比例尺的三种类型,以及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反映事物详细的关系。在每个环节中,让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鼓励发散质疑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部分,发散质疑是创新质疑的前提。中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大多长于求同思维,短于求异思维。因

6、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将教材内容设计成开放性问题,设置问题的转化、问题的极端化,使学生能提出冇创意、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要精选习题,编写和选择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典型>」题。例如,原题:有一块部分氧化的锌片,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0.2g氢气,求锌片中单质锌的百分含量。变型题:将14.6g部分氧化的锌片投入到盛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刚好完全反应,过后发现烧杯内溶液的质量比投入锌块前增加了14.4go求下列问题:①放出氢气多少?②锌块中锌元素的百分含量为多少?③原硫酸溶质量分数为多少?④配制这一稀硫酸需9%的浓硫酸(密度1.84g

7、/cm3)多少毫升?⑤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收到了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较好效果。冋吋幵展竞赛辅导,因材施教,给善于钻牛角尖的学生开小灶,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互提问题,争论辩论,从而拓宽思路,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使学生能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和见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独特的优秀思维品质,将来终身受用。综上所述,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思维的必由之路,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只冇从小处抓起,从课堂着手,狠抓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过程,使之从小就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8、才能造就-代具有创新精神、适应吋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