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10919
大小:2.41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5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史学家夏鼐曾说:“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各方面的活动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时间最迟应在( )A.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出现时B.商周时期C.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解析:选B。商代甲骨文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此A、C
2、两项与题干信息“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不符,故A、C项错误;商周时期,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活动中心,甲骨文已经出现,且青铜冶铸业非常发达,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要求“最迟”不符,故D项错误。2.“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左传·昭公三年》载:“四升为豆。”结合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豆”属象形文字②小篆字体略长,富于图案美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④图中三种字体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A。从材料中可知“豆”属于象形文字,故
3、①正确;小篆字体的特点是字体瘦长,富于图案美,故②正确;从材料中“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可知“豆”是古代的容器,故③正确;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草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解析:选D。本题可结合楷书的特点分析。楷书笔画工整严谨,适合于比较庄重的场所,故唐人崇尚楷书。4.“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
4、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这是指( )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连写”“不易辨认”等,可以判断是草书。5.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由此,反映两宋时期社会风俗的作品是( )A.展之虔的《游春图》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王冕的《墨梅图》解析:选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画家。展之虔是隋代杰出画家。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6.右图是清初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吸收中西画技之长绘制的《平安春信图》,该画反映
5、了乾隆年轻时与父亲雍正游玩的景象。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题的一段诗文:“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画面能佐证清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接纳②此画属于吸收部分西洋画技巧的山水画③壬寅是乾隆时期的年号④此画可作为研究清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史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题干指明“郎世宁吸收中西画技之长”,画中人物身穿汉服,使用汉族传统用品,故①④正确;该画属于人物画,而不是山水画,壬寅属于干支纪年,不是年号,故②③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7.下列文献中,能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6、B.甲骨卜辞C.《诗经》D.《离骚》解析:选C。《老子》记录的是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贵族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离骚》表达了屈原遭遇不平之后的哀愁和对楚国与人民的挚爱,以及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都与平民社会生活内容无关。故A、B、D项错误。《诗经》中的国风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8.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 )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解析:选A。宋
7、人项安世认可杜甫和柳永,关键在于“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强调二者诗和词都是直抒胸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杜诗柳词和其他诗词比较,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杜诗柳词的实说而不是表德,故C项错误;杜甫的诗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故D项错误。9.元代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