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94733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马慧玲(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新疆焉耆841100)【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05月〜2013年05只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分成两组,一组40例作为对照组并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另一组40例作为观察组并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护理措施之前,患者的门诊随访、生活方式、服药等没有太大的差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护理措施之后,两
2、组的依从性都得到了改善,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措施实施之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环境因素、社会关系、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等没有太大的差别,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环境因素、社会关系、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得分高于护理措施实施前,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能获得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293-02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体,该病的死亡率较高
3、,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木次研究重点探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以下是报告内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05只〜2013年0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有18例,男性患者有22例,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61岁,平均年龄为(70.2±5.6)岁,有5例属于风湿性心脏病,有6例属于肺源性心脏病,有12例属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有10例属于冠心病,有7例属于高血压。在观察组中,女性患者有19例,男性患者有21例,最
4、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为(71.1±6.7)岁,有6例属于风湿性心脏病,有5例属于肺源性心脏病,有11例属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有9例属于冠心病,有9例属于高血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很强的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奋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观察组再次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提高认识。通过一系列方法对患者宣传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可以是图片宣传,也可以是口头宣教,使患者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苏次是饮食教育。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
5、者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劝导患者多吃素食和多参加运动[1】。接着是心理教育。心血管疾病在很人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尽量开导患者,结合患者的性格特征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措施,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是用药教育。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须坚持长期服用药物,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了解长期用药的重要性[2】。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冇统计学意义1.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护理措施之前,患者的门诊随访、生活方式、服药等
6、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护理措施之后,两组的依从性都得到了改善,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1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后依从性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后依从性对比1.讨论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体,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护理措施之前,患者的门诊随访、生活方式、服药等没有太大的差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护理措施之后,两组的依从性
7、都得到了改善,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措施实施之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环境因素、社会关系、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等没有太大的差别,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环境因素、社会关系、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得分高于护理措施实施前,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能获得很好的护理效果,冇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推广应用[3】。参考文献[1】冯杰,宋克群,杨君,郎森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4(04):3
8、66-367.[2】王小莲.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92例治疗效果观察⑴.内科,2011,5(04):957-958.[3】聂炜娟.健康教育在心血管介入手术前进行护理干预的探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2(02):345-34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