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

ID:24790306

大小:7.34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8-11-15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 中国古代职官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

2、但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士史上新的一页。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诗人都是进士出身。如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唐代进士科试以诗赋为主,自齐、梁、陈、隋以来,文士都爱吟诗作赋,因此一般都应进士科,以表现自己的才能。现代人说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只会“读死书”,这种说法实际上不应该包括进士科,而且读死书的人也是绝对考不取进士的。

3、唐代官员,进士出身的称清流,多做朝官。明经等其它科考出身的称浊流,也有做朝官的。清流和浊流统称为流内。而通过别的途径当官的称流外;有一定才学而无法出仕的就是今天相沿成习后所说的不入流。在官场上,清流看不起浊流,流内看不起流外。盛唐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元稹自幼聪颖,博闻强记,十五岁举明经科及第,但唐代重进士轻明经,元稹交结宦官才在朝中做个知制诰,受到以牛僧儒为首的清流的鄙视。一次朝官们在一起吃瓜,有苍蝇飞来,武儒衡挥扇驱蝇,看了元稹一眼,说:“这东西从哪里飞来?”从这种极度的傲慢轻蔑中可以看出进士及第官员的自负心理。元稹不堪其辱,奋志抵砺,在二十七岁时重

4、入科场,终于及进士第,官拜监察御史,出了胸中恶气。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特别令士林瞩目,考试过程十分庄严。试前一天,由鸿胪寺官员负责设置御座、黄案,由光禄寺官员安放试桌,排定考生座位。第二天参加殿试的贡士须于黎明时分到殿后的丹陛下排队等候,领取宫饼一包;文武百官则分立两旁。随后,皇帝在一片管弦丝竹声中升殿,大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试题,授予礼部官员,再由礼部官员放到殿外的黄案上。文武百官及考生参赞礼拜后,礼部官员才开始散发题纸。题纸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每页长四十公分,宽十二公分,有红线直格,每行规定写二十四字,要求每个字都要书写工整。考生逐一跪接题纸后

5、,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答题。按规定凌晨入场,日落交卷。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就是“连中三元”。据统计

6、,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

7、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夹带中央官制变迁一、秦汉的三公制秦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中央政府最高官员,并称三公,位同后世的宰相。秦朝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秦行政机构示意图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二、隋唐宋元的三省制1.隋唐建立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结构的中央官制。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其职责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2.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管官吏任免、军事、赋税、财政;司法、科举、学校、工程、水利、交通等,“六部”之名沿用到清末。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的宰相遇事须以札子向皇帝请旨,宰相听

8、命执行,权力小于唐代。宋元继承三省制4朝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执掌兵权。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