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ID:24788475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_第1页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_第2页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_第3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互联网+教育: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0引言随着辻篡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円臻成熟。“互联网+”这个概念就是在这个大趋势T应运而生。“互联网+”总的来说,就是综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因为互联网具有多种优势,如信息载体多元性,传播信息资源快捷性、信息交流互动性及信息交流共享性等,考虑到互联网本身的优势再结合我国网民规模极速增长的这个现实,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相融合是大势所趋、而要使知识在g垫两端有效地转移,我们急需探索在互联网还遶下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1知识转移的内涵H

2、oltham解释知识转移其实是一种沟通的过程。知识不像商品一样可以自由传递,学习知识的时候,即知识转移时,必须有重建的行为,而且要具备应有知识,才能完成转移。可以看山,知识转移是一个完整的、从源头到归宿的过程。而要在gM的两端完成这样的一次有效地沟通,需要考虑四个主要环节的影响:信息发出方、信息接收方、知识本身、互联网特质(即转移的渠道)。2互联网逐撞下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2.1知识本身英国波兰尼(Polanyi)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了知识的两个主要类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指的是“能明确表达的

3、知识”,即可以用图表、文字、公式、手势语等形式化符号进行编码,并通过语言、书籍、数据库、说明书、规章制度等形式传播;显性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显性知识转移的效率。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相对与S性知识,指的是难以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表现为个人经验、价值观、洞察力、心智模式和组织M等形式。隐性知识巾于其默会性、个体性、非理性、情境性等的特点,通过个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更能实现其转移效率。巾此可知,所转移知识的性质不同,知识转移的方式和效果也大不相同。归纳來说,Kogut和Zander提

4、出5个“知识特性”:知识的可成文性(codifiability),知识的可教导性teachability),知识的复杂性(complexity)系统依赖性(systemdependence)和产品可观察性(productobservability)。2.2信息的发出方知识转移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信息发送方具有愿意共享的知识意愿和一定的表述能力。知识转移的效果直接取决于知识发送方与他人共亨知识的意愿程度和投入程度。因为隐性知识因其自身的难以利用信息技术编码和表达,所以在转移p、j隐知识的时候,知识发送方还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并

5、尝试利用阁表、文、声、像的表现形式将內隐的知识编码表现出来让别人理解和接受。知识发送者对知识的正确表述能力对接受者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一定影响。2.3信息的接收方为保障知识转移的高效性,信息的接收方也得作出努力,需要增强接受知识的意愿和培养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张海涛,吴艳玲在研宂中提到“知识势能差”这个概念。什么是知识势能差?简单來说,如果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知识领域中的知识一无所知,那他的知识势能我们可以假设为0。而随着数直的不断深入,他对该领域的知识了解得越来越透彻,那么他的知识势能被认为是会越来越高的,我们可以假设为一个大于0的数值。通过数

6、值,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的知识势能差。在某特定的知识领域中,信息发岀方与信息接受方的存在知识势能差,这样的知识传播特质才能促进知识的有效转移。当然,对于信息接受方而言,仅仅具有接受知识的意愿还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还需要培养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信息接收方的不断学习和充实自我。2.4互联网特质(即渠道特点)2.4.1互联网环境的准确性知识转移的发生必然寄寓于一定的媒介和传递通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个性化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没备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基于互联网特质,知识转移通道

7、有A身的特点。首先,互联网环境T的准确性的认知。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环境中提供的知识是难以辨别其真实性的。因为这类知识区分于传统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媒介中提供的严格把关的知识。但事实证明某些网络知识库却能为我们提供准确和川"靠的知识。例如百度百科,百度百科为维持知识的准确性,通过川'杏证性和来源充分性來整理词条来对抗因为内界开放带来的对内界川'靠性的质疑。2.4.2互联网环境的联结强度互联网是一个相对虚拟的世界。只要拥有没备,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A由地寻找资料。但互联网的虚拟性对于知识转移是把双刃剑,它的优势和劣势都相对明

8、显。Ashford&IIumphrey在研宂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他们认为稳固的信任关系能有效地避免信息专递过程中的曲解和消除感惜障碍。而前文提到,知识转移的过程其实是知识重建的过程,在这样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