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ID:24770372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_第1页
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_第2页
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_第3页
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从一堂不成功的参赛课《新兴力量崛起》说起    文/王诒    摘要:提问是中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形式追求高于效果追求,课堂提问沦为体现新理念的工具,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提问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设问质量,并积极引导,做到“巧问善导”,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

2、课堂教学;巧问善导;思维品质;历史思维能力    笔者曾在一次市优质课评比中上了《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在设计时,也认为较充分考虑到通过设置情境、提供背景材料并设问等多种方式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导入环节使用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西风送,西欧日本强”,下联是“东风吹,第三世界醒”,横批是“新兴力量崛起”.预想通过展示上联,设问:哪位同学能对出下联呢?这样先引发学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从西风东风引出新兴力量崛起的背景:欧日强、第三世界醒等表现,再结合相关材料分析,本以为这样设计既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3、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出自己的意料,学生看了上联后对下联茫然不知,没有想法,也不知道对联反应了什么内容,所以学生参与不积极,导致后面整节课上都不太配合教师的引导,一直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能上下来已算不易,更不用说能对他们的思维养成有多大帮助。课后,笔者对一这不成功的结果进行了深刻分析,总结出虽有学生不适应教师师教学风格、高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较欠缺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原因是出在笔者自身设计的“课堂提问”上,问题设计、引导都不到位,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巧问善导”,吸引学生

4、主动思维。结合这次教训和教学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历史教学现状,笔者更加深刻感觉到了“巧问善导”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科能力的核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要使历史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目的,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思维品质,那我们在提问时具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怎样做到“巧问善导”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

5、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表及里,启导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又叫抽象逻辑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懂。这种“思维惰性”使一些学生对学习中的疑点、难点浅尝辄止,从而导致其思维表现出较大的肤浅性。为此,课堂上应提出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其深入思考。比如,在讲必修三专题四的《三民主义》时,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学生根据表格在课本上落实下来,从学生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

6、,学生对这块内容似乎“无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设问:(1)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2)新、旧“民权主义”到底不同在哪里?(3)既然新三民主义弥补了旧三民主义中这么多不足之处,那是否就意味着新三民主义就完美了,就适合当时的中国了呢?为什么?问题设置后,学生即处在心理失衡以至剧烈冲突而又积极渴求解决矛盾之时。对此,教师应及时相机诱导,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就变得深刻而全面,而且使学生领略到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乐趣。    二、巧设“陷阱”,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

7、指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它是中小学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智力基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提出似是而非的观点,(.f].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2]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教学情境创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06.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云和中学)农村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论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