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1688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生物新课改中的生态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生物新课改中的生态教育 20世纪末,世界人口突破了70亿大关。庞大的人口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资源,并将大量的废物排到环境中。人类对生物圈产生的巨大冲击有目共睹。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巨大的。统计表明:由1/3~1/2的陆地面积已经被人类所改变;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提高了30%;人工固氮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天然固氮;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已经超过可用总量的1/2;近2000年来,地球上大概有1/4的现有鸟类物种已经灭绝;接近2/3的海洋渔业资源已经过捕或耗尽等令人们触目惊心的统计数字。 此外,人类还生产了大量不易分解的新化合
2、物,如DDT、PCBS等,并释放到大自然中,但这些新的化合物的生物学后果,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大部分还是未知;特别是那些与激素系统和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品,可能与人类本身的健康休戚相关。 这些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正在改变着地球系统的功能,最引人注目的有全球气候的变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已引起全人类的普遍的关注。如何保护、管理好各类生态系统及生物圈,使人类社会能够作为生物圈的一分子与环境协调发展,作为我们生物教师有责任教导我们的学生从每个人自己做起,传递学生正确科学
3、的生态观念。 一、循序渐进地把“生态教育”贯穿于学生基础教育的整个过程4 生态素养的养成理应贯穿于学前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一个需要浸润性的过程。各学段在知识结构、技能体验上应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排列,并各有侧重。如幼儿体现浅显的主题活动,小学为主题的探究,中学加强知识的呈现和实践问题的思考,高中着重于对生态建设问题的研究。 1.幼儿园生态教育的目标 充分利用周围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边的生活环境和初步的生态知识,学习简单的环境保护技能,萌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绿色生态环境、热
4、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生活的行为习惯。 2.小学生态教育的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家庭的、学校的、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环境保护常识,逐步扩大环境的视野;初步了解环境保护常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增强正确观察环境、认识环境、改善环境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以及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爱祖国、爱自然、爱人类的教育以及消费教育、环保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保护环境应有的道德和责任感。 3.初中生态教育的目标4 学生能了解一些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环
5、境科学基础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保护环境应有的道德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 4.高中生态教育的目标 环境应用的态度、责任感和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批判性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法规教育,增强学生学法、守法的主动性。学生能理解一些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培养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今世界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增强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
6、识,增强他们对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意识。职业教育主要依托生态实训基地开发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二、“生态教育”的特点 扎根泥土与课程时空互补的过程体验,生态教育”并不是一味观赏,而是强调体验与实践。跨出教室、走出校园,让学校教育主动拥抱家乡这块热土,教育会呈现更强的生命活力。这块土地,会滋养学生的人格、磨砺学生的智慧,会给理性的“书本世界”增添感性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经历。 泥土中有真情,让学生投入到火热的现代农村社会生活中,触摸到社会发展真实跳动的脉搏,这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需要;泥土中有真知,与教科书中的经典实验情境不同,
7、由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原始情境中的因果关系是极其复杂的,而且各因子本身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这类动手体验活动的学习,对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泥土中有真味,农村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乡村的空气,沐浴着乡村的阳光,在这块土地里滋养长大。因此,一定带着“泥土味”,这种乡土味,是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4 注重人、资源和环境三者关系的教学,建立学生整体的生态观。人类社会要生存发展,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生态环境诸因素是社会的自然财富,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对人、资源、环境的相互关
8、系重视不够,造成资源的透支、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非常突出。教学中可以补充介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增强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隐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