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ID:24703824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浙江诸暨市大唐镇中学汪慧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祌,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彺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应重视德育教育。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作法。一、利

2、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鸡兔回笼》、《贾宪三角》、《勾股定理史话》、《关于圆周率》、《几何原木》、《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等阅读材料,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贾宪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

3、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的科学成果同样令所有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及美籍华裔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二、利用数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数学中伍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如:线条美、色彩美等。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在进行“圆”的教学时,结合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指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

4、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排列而成的图形,就象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吋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和荣誉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象圆外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三、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数学中存在着

5、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奋哲理的东西。数学中,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指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的“点”与代数中的“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也冇一些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因此,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的十字路U,每个人都应正确认识

6、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长而努力学习。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要奋严谨、负责的态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做,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改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的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五、结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辨正唯物主义教育。恩格斯指出“数学是

7、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如: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又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吋,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相交);当距离等于半径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相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

8、物主义观点打下好基础。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奋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0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0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