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22695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创设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联系生活,给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兴趣;探索;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74-02 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
2、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其内涵是十分深厚和广袤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其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6,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
3、有个性化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提供学生活动的空间,充分诱发其创新欲望 小学生语文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进行系统的语言教育和先进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用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策略,形成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创新不是哪一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古
4、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书本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了解和认识。让他们充分利用眼、耳、口‘鼻等多种器官去共同感受的活动形式,是把学生学习的知识“外化”为感性知识,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接触和认识,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光靠观察和感受,思维的结果仍
5、然得不到检验,不动脑去思考,也只能是盲目的实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努力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6。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急于探究,积极思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摘要,就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善于探究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活动,拓展书本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6、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事实证明,学生在探索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其意义远远超过获得知识的本身。教师精恰合理的“导”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繁琐呆板的一问一答,容易使学生产生压烦情绪,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少而精,直接切入要点,就能积极引导学生去思维、去争议,促使其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萌动学生创新的胚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敢想象才会敢创新,加上孩子天
7、性爱幻想、想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常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通过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意识。因为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正如古人所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国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表现了一种求知的欲望,包含着智慧的火花;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造。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