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美育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ID:2455917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美育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美育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美育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美育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美育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美育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5    美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美育救国”的思想。他在猛烈抨击“忠君”、“尊孔”的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同时,大力呼吁将审美教育作为陶养人们感情,完善人格,从而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他认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和超脱,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厉害的关系;所以当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人’而不‘求生以害人’的勇

2、敢;这是完全不由知识的计量,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知育,而源于美育。他认为“美感和美是由‘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的津梁,美育是人格完成的必由之路。”4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的这一成长过程中,在他的衣食住行中处处都离不开对美的欣赏,所以,从婴儿时就养成了对美的识别和鉴赏能力,它也是儿童长为成人,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师平时上课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课本身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与人格的健全的培养。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局限在画的象与不象之间,评价一幅作品只从一个侧面展开或者全部都是一种固定模式

3、,并把它定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这真可说是一种侵略与扼杀,这就失去了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导师。那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欣赏课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作用呢?以下几点是本人的建议和思考:  一、重视欣赏课,提升欣赏课的内涵  欣赏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一定量的欣赏课。2008年出版的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4《美术鉴赏》,全书分为三个单元二十四课,全以欣赏为主。上欣赏课一般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共同分析作品或学生自己独立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然后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

4、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育,包括美育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等。可是很多老师在上欣赏课时都是以点带面或者草草几句话就了事,忽略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都还只是停留在老师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状态。其实欣赏课完全可以上的很灵活很丰富,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例如,讲到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中去参观和采访当地的当地的名胜古迹。如拥有八千多年的云南保山蒲缥唐子沟文化遗址、著名爱国华侨梁金山故居、蒲漂古镇等。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建筑风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后让学生各自发表观点或者谈谈自

5、己的认识和想法,以及如何来加强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讲到某位大师的作品时,先向学生介绍大师的生平(故事),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被引入到要讲的知识点上,让学生在故事中来了解和学习大师,并掌握其绘画风格及艺术特点,比硬性的灌输效果要好。在上欣赏课时课堂往往比较活跃,在故事中介绍完画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谈谈自己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呢?总之,上好欣赏课很重要,学生只有懂得生活中什么是美?它的价值何在?才有可能去创造美和感受美。  二、加强美术

6、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  马克思认为:“我们认识世界有不同的方式,以艺术审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是我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你懂得用眼睛去发现美和鉴赏美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文明程度的不段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普遍。脱离审美而存在的文化几乎没有。审美,作为人们精神需求,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让他们从小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校园环境、家居服饰等。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体会到知识的价值,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讲到色彩的运

7、用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服饰色彩的搭配、交通工具的颜色、家居色彩等等入手。让学生明白:根据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并找出两个着装不同的同学进行分析,学生十分好奇,趁着这股热颈我把有关色彩的知识一一介绍给学生,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的明度、色彩的纯度以及色彩的搭配等等。4  光了解和懂得这些规律我觉得还不够,应该透过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才是我们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更进一步,挖掘出作品的精神内涵即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画家的思想意识、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对待自己命

8、运的态度等等。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和画如其人。”如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等,我们不仅要能背能写出这些诗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最初的创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