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57825
大小:10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工笔、写意,文社、理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工笔、写意,文社、理工 我自小勤练书法,喜爱国画。曾经觉得这只不过是工作之余的消遣、陶冶情操之举,但是进入大学学习后,却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国绘画画法对人文社科、理学工程科目等学习竟然都有着指导性意义。 “工笔画”与“写意画”是我练习过的两种国画画法。其中,工笔画力求形似,注重细节和写实,人称“巧妙而精细者”;写意画则力求神似,强调意境和神韵,人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因此在绘画技巧上,前者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线条必须工整、细腻、严谨,即使着色也强调点染和提染;后者泼墨指墨,随性而为,不拘泥于客观模仿,但必须把握神韵和结构。可以说,工笔画是一种对细节和事实的客观描摹,写意画则是画者对所画对象的情感发挥。 那么,这两种国画画法对大学课程学习又有何指导意义呢?从我的观察和应用来看,在英文阅读和实践工程方面,结合工笔写意的神髓,可使人受益匪浅。 先写意,后工笔,英文文献理解透 首先,对于阅读较为冗长复杂的英文文献,不论是讲述美国文学、欧洲历史,还是追溯革命运动、法案条律,抑或讨论实验发现、科学争论,都可以根据“先写意、后工笔”的思路来征服看似困难的文献,理清思路,确定细节。6 比如一篇千余字的论述陪审团公正性的经典法学评论。文章的争论点是:案件审判前大众媒体对陪审团成员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导致判决结果的不公平性,随后文章又提出了法官的补救措施、评论家对该措施的观点以及其他评论者的观点,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作者未明说、不同于任何一方的态度。文章虽不太长,却涉及一般性法律观点、法官的观点、评论家的观点以及隐藏着的作者观点。并且,各个观点似有联系却又本质不同,你争我论,你立我驳,乍一看上去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不明所以。如若是从头开始细细研究,又不免被各种细碎的事实、证据所缠绕,只纠结于细节,不能提炼核心。 对我而言,有效的做法是:先取其神髓,再捉其细节。就好像观写意画中的荷花,一眼望去只知粉红是花,青绿是叶,却看不清花瓣具体的轮廓,只觉深粉到淡粉在渐渐渗出;看不清叶上的露珠,只觉一派碧色氤氲,不知几片交错。同样,读文章应先快速概览,找到它的主要议题是什么,有几派观点,大体支持还是反对,行文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情感怎样。至于每派观点的分论点、细节的事实证据、它们究竟是否合理则不必追求,但是你要知道它们大体分布在文章的何处。而作者的态度,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就好像写意画扑面而来的神韵,是清晨朝雾中的朦胧淡雅,还是盛夏正午时的娇艳欲滴?文章难懂,经常在于它的不直接:有想法不直接说,绕着弯子表达;有批评不直接写,换着法子讽刺。这些,都是要靠你对文章本身文句选择所流露的主体态度的把握!6 知道了文章大体框架、基本观点、作者态度,那么接下来就要细细分析、局部研究了。联系工笔画中的荷花,我发现那好似刚才写意画中变来,还是清晨的淡雅之味,只是薄雾淡去了,让我得以看清每片花瓣上的一条条纹路,明黄的花心是丛聚着还是仅仅零星点缀,还有顺着荷叶经脉流下的露珠。反观刚才被我读了“半截”的文章,若是考试做题,那么根据题目去回文定位找细节即可,那些不必要的事实可以略去;若是学术研究,那么仔细分析议题的引出背景,细化每派观点下的分论点,探讨其合理性、欠缺性,细究各观点间的关系,因果还是递进?承接还是对立?完整细致地分析下来,复杂的文章竟然被我成功解剖了:大众媒体对于陪审团的影响是不可规避的时代潮流,法官主张改变审判场地、审判规则遭到了评论家的驳斥,其他评论者提出的陪审团自己判别受媒体的影响程度、是否能够协助最终判决的建议有其局限性,而作者最终总结全文,升华性地建议整个审判体系必须改进,不论大众媒体对陪审团有什么程度的事先影响,判决结果都能不失偏颇。 这就是文章的内容,对于文章的完整探究更让我体会到司法公正是如何一步步地改进,不公正性问题是如何一步步地消除,不限于做题,我体会到了文章的深刻与精妙之处,我更通过这种阅读方法,了解了一门学科的博大精深。 用这种“先写意、后工笔”的方法阅读复杂英语文献,能帮我克服非母语的恐惧性,考试时节约了大量时间,最重要的是,让我一步步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热爱上了一篇文章乃至一门学科本身! 妙招在手,工科难题我不怕 再说说这种思路对于我们工科生实践实验的指导意义。工科学生在大学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小工程、小项目或是小实验。我学习通信工程,要会手动搭建扩音机、扬声器;要会硬件编程可弹奏的“电子琴”6 ;要会软件编写“贪吃蛇”、“打地鼠”;要会模拟“有噪信道信号传输系统”……若是有一个好的指导方法,那么像阅读英语文章一样,我可以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又可以对每种编程工具、每个项目进行更深的探索,提高专业素养。 “先写意,后工笔”似乎与工程实践相隔太远,那便换种说法:先框架、后具体。拿我做的“CPLD硬件多功能电子琴”来说,这种方法颇有效果。 该电子琴的工程要求是:能够手动弹奏三个八度共二十一个音调的音符,能够自动播放内部储存的歌曲,能够让LED灯随着音符变化实时闪烁,能够在数码管上动态显示歌曲简谱,还要能够储存记录已弹内容,进行回播。 在我刚拿到这个项目时,实在头疼,感觉无处下手,内心顿生颓废、郁闷之感。但我深信不同学科总是交融互通,我总能找到解决方法。于是乎,儿时画国画时的感受又浮现于脑海中。静下心来,本着画写意画的态度去分析这个项目,我觉得我不应纠结于具体功能,而是应找到主要框架、面临的本质问题。功能本身是不是可以划分为小的模块,之间是否有确定联系:是输入输出,还是分时并行?这么一想,我发现大体框架可以建立出来了:核心功能模块、发生模块、显示模块、保存模块。那么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呢?应该是这各个模块、功能的连接者:音符可以存在于各个模块的某种数字形式。而功能看似繁多无关,实则密切相关:音符的输出控制数字和LED灯的变化显示,自动演奏和手动播放应该是总体的两大功能,储存、回播则是手动演奏的分支模块。6 确立好了大的框架,找出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顿时觉得云开雾散,对项目的攻克有了信心。 接下来,可不能再模糊对待、笼统分析了,写意画的技法得派上用场,线条是线条,粗细有理;点墨是点墨,深浅有据。具体项目的进行,我确立了“音符十一位二进制表现形式”这一各模块连接参量,深入探索了LED灯亮灭的代码编写,对自动播放乐曲的音调、节拍合理赋值,不断试验、修改储存模块的参数……每个具体的模块,都独立于其他同等模块进行单独探究,发现错误只需要修改本模块参量;若要增加功能,也可对本模块进行输出延伸。你看,在查错、删减、功能扩展时是不是比一开始无头苍蝇要合理、方便许多呢? 最终,我的“电子琴”顺利完成,各个功能演示良好。若要进行模块改进、功能扩展也极为方便。我在实验室里,看到一些同学盲目地下手导致深陷困境,看到因事先没合理确立框架而导致出错后电路烧毁,我再一次深深地体味了“先写意,后工笔”的应用合理、博大精深。 国画的两种绘画技巧,本身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也许并无联系,但是艺术文化积淀下来的经验方法,不也是无数次实践尝试凝聚的精髓?这种精髓也许早已渗透到了看似无关的其他领域。只不过在不同的领域中,对于同样的思想侧重点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也许没有权威声称“先写意,后工笔”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客观方法,也许没有书籍理论证明、探讨它在其他领域的表现形式,也许没有评论家去褒贬其合理性、欠缺性……6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当那是我于儿时学习国画时发现的一个独特的方法,它帮助我做对了许多标准化考试的英文阅读题,帮助我有条不紊地攻克了一个个实践难关,那就够了! 责任编辑:张婷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