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探讨

ID:2455001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探讨_第1页
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探讨_第2页
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探讨_第3页
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探讨李馨雅朝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朝阳122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两种缝合方法对于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该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摘除肌瘤之后采用间断缝合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缝合子宫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恢复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2、以及疼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时间、排气时间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采取连续缝合子宫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jyqk。对照组患者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为(39.1±4.5)岁。子宫肌瘤个数(2.36±1.07)个,直径(3.62±1.81)cm。1.2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消毒和麻药处理。在分离并核除子宫肌瘤后,采用药物冲洗创腔后立即缝合。对照组患者

3、采取间断缝合术,在10mm操作孔中放入1-0可吸收线针头,长度以缝合完留出5cm左右打结线头,线尾留在腔外并固定好,在腹腔内将肌瘤腔兜底“8”字缝合,剪掉针头后从操作孔取出,最后将断头线打结。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缝合子宫术,使用1-0可吸收线“8”字缝合创腔和浆膜面,首先在浆膜面内侧开始,从对侧面的内部穿出,将多余包膜组织留在腔外,使得腔面受到压迫后关闭,之后再将创口面按照同种方法缝合。每次完成“8”字后,需要在打结加固之后再进行下一针的缝合。每针之间连续紧密、最后一针锁边。1.3统计方法采用SPPS1

4、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时间、排气时间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子宫肌瘤主要的致病因素为过晚生育、雌激素的不恰当使用以及流产等[4]。目前对于此类疾病最佳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然而在术后对于缝合的操作要求较高,采用间断性缝合方法很可能会导致出血量增加或者

5、遗留死腔的情况出现,因此采用率不高[5]。而连续性缝合方法能够在精准的操作和术前严格的准备工作下,有效的完成缝合创口的操作,能够保证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手术的有效率和安全性[6-7]。在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术后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尽快有效的对创口进行缝合,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性缝合方法,能够有效缩短在打结上消耗的时间。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9.89±15.88)min,明显少于采取间断缝合法的对照组的(76.65±16.55)min,且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55.78±14.61)m

6、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44±20.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连续缝合方法的优势显著。在手术中需要注意采用“8”字法缝合不仅能够减少张力还能够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在手术后需要对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8]。综上所述,对于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采取连续缝合子宫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