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4510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既是一门德育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相关的社会常识教育,是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中,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但是由于中国的应式教育一直延续至今,很多高中的政治教学课程设计上并未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性兴趣培养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21-01 一、通过情境教学法有目的地引导或者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于许多问题都有了自
2、己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关心的或者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而自主解决问题,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此外,还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因为政治本身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 中学生正处于花一样的年龄,他们思维活跃,没有定性,要想让他们以全部的精力投身到学习中,就要采取多种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对每一节课的学习都带着满腔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情景表演、知识竞赛、我是法官等多种活动,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
3、力。此外,在讲时事时可以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奥巴马,利比亚战争,美国与韩国军事演习、日本驻守中国钓鱼岛等新闻事件时总是津津乐道,所以教师在讲时事教学时可以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一些生动的时事事例与我们的教材内容也有一定联系。例如,某高校大学生毒死室友这一事件就与我们学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有着密切联系,而在习总书记的严查下,目前很多贪官纷纷落入法网又与我们学的《宪法》、《刑法》等知识点有联系。因此,要想使思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三、政治教学要与社会接轨
4、4 在高中政治课堂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跟政治有关的东西还是比较死板化,尽管一样是在参与活动,积极学习,可是话题总是缺少新意,或者不够严谨,包括老师上课对学生们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诱导学生没有正确的看待一些事件,这样会使学生在对知识误解的情况下带着疑惑去学习。而老师应该要利用生活中的合理事例来直面社会,与同学们做讨论,引发学生感悟,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动机,对事件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在2008年的《广州日报》上曾报道风传的"艳照门"事件,对此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提问视而不见,或者不做正面回答。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提问的机会,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合理看待这些问题,拓展他们
5、的思考力,引导他们自发提出问题,譬如:"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等。根据高中学生们的问题,老师可以具体剖析他们的人格特点、心理活动,以及他们从不愿露面到最后站出来的心理过程的形成原因。同时在此基础上学会教他们分析问题,也许这些与他们的环境,接触的人等都有关系,并利用这些因素来去教导高中学生们如何在生活中与人相处、交流,遇到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处理等。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在一些不利于自己环境中如何成长,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交什么样的人,正如一句名言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他们在社会中理解了生活。 四、把政治课讲"活",活学活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代政治教学方
6、面所需要突破的地方。比如我们可以经常在政治方面的教学上加入活动的设置:辩论赛就是不错的选择,举个简单的例子:高二班级在上学期派出大部分学生参与政治课题的活动,效果最明显就是辩论赛。他们通过对大家关注的政治课题进行辩论,把所学的理论灵活运用到了生活中来做辩论的实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锻炼了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同时由于是团队参赛的原因,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与伙伴们相处,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在自由发挥的基本上,也学会了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政治课运用到生活中去,做到体验式学习,活学活用! 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7、一定要严格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内化新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探索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在平时教学中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4 参考文献: [1]李万银.试论管理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J].2012.08 [2]王有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9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