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

ID:24536892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_第1页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_第2页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_第3页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_第4页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焕发科学课堂活力  摘要:理想的科学课堂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科学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70-001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科学课教学中,由于课堂生成的问题是所有学科中最常见最复杂的,教师如果能处理好这些没有预设到的生成,那么,你的课堂会因此而精彩,那些原本“失败”的环节也是美丽的。  一、善待失误,精彩生成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2、,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善于发现失误背后的教育价值,善待学生的错误,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生成,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一次,执教公开课《小车的运动》(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一课,同学们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小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分工合作,记时、把握小车、喊口令,同学们在一步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车的快慢与载重量、拉力有关,正当各小组准备汇报时,只听得“砰”5的一声,一个小组的小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撞上了实验桌的边沿,塑料车厢被撞飞了一个角,小车的货物(钩码)全翻了下来,“赔,赔。”“请他们赔。”同学们不顾周围有几十个听课的老师

3、纷纷喊叫了起来,“这些孩子,怎么这么笨手笨脚!”我在心里埋怨着,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们组用了4个钩码(200克)作拉力,而货物的总量也只有300克,难怪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拉力,发生了飚车事件。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话题吗?于是,我面带微笑地把这辆小车举起来说:“这不怪这组同学,这是拉力闯的祸,这个拉力就是我们平时驾车时的‘马力’,如此大的马力,会造成什么后果?”同学们在惊讶之余纷纷喊起来:会造成车速过快;会造成撞车事故;会撞坏汽车┅┅我顺势而下,那我们以后坐车或自己驾车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马力不能拉得太大。”“要注意车速不能太快。”……  一个意外,一个没有预

4、设到的小插曲,如果我只是简单地批评一下该小组,或者简单地给他们组换一辆小车,也不会影响我的上课。但是,哪来学生如此深刻的体验呢?哪来如此鲜活的思想体现在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中?哪来如此动态的生成呢?  二、巧抓意外,惊喜生成5  在教《谁给花传粉》时,孩子们在儿歌中在童话中在生活中都知道蜜蜂、蝴蝶会采蜜会给花传粉,课文要求比较棉签和干蜜蜂谁传的花粉多(课文意图是说干蜜蜂传粉多),同学们只几下棉签上就沾满了花粉,但干蜜蜂上却比较少。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奇怪,难道是我们的预测不对?又试了几次,还是棉签多。可能同学们没有按照对比实验要求做实验?于是,我让同学们严格按照对比实验的要

5、求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大家仔细对比,还是觉得棉签沾得花粉多。我没有办法也不能违心地让学生信服干蜜蜂传得花粉多,只能让他们尊重实验结果。这时,一个比较调皮的同学从油菜田里飞奔过来,“老师,我捉到了一只活蜜蜂。”真的,一只蜜蜂在他手里挣扎着。我赶紧帮他把活蜜蜂放进盒子,然后用一根长针刺住活蜜蜂,再做了一次对比实验。这一次,同学们惊奇的发现活蜜蜂身体的正面都沾到了花粉,脚上、胸部、腹部甚至连头上、触角上都有花粉沾在上面,比棉签明显多。同学们非常高兴,激动之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干蜜蜂沾得少,而活蜜蜂沾得多?同学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干蜜蜂和活蜜蜂,发现活蜜蜂的胸部、腹部

6、、脚上甚至头上都有细细的绒毛,很容易沾到花粉,而且当蜜蜂活动时,这些花粉也很容易掉落下来,这样就把花粉传到了另外的花朵上。而干蜜蜂由于存放的时间比较长了,身上的绒毛已掉落很多,而且这些绒毛比较干燥没有粘性,有的已经光脱脱的,所以很难沾住花粉,当然所沾的花粉要比棉签少。  我们的生活经验虽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结论。在科学课上,不能用经验代替科学结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远比告诉他们一个结果重要的多。  三、诚信实验,感动生成  教书育人,千教万教,首先要教学生做人,在教学课中,尤其要教学生尊重实验,尊重科学。如在一次实验中,我要求学生用最少的盐让马铃薯浮起来。

7、当我宣布完要求后,只见同学们小心翼翼一勺一勺地放着盐,一边搅拌一边观察,过了一会儿,“我成功了。”“我们的马铃薯浮起来了。”“我们只放了两勺子盐,马铃薯就浮起来了。”5只听见一组组同学高兴得喊了起来,有的甚至举起了双手跳了起来。我请各小组把杯子举起来汇报实验过程,突然,从一个角落里传来了“呜呜”的哭声,怎么回事?我考虑着怎么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哭声”,只听见一个瘦瘦的男孩怯怯地说:“老师,我们的马铃薯也浮了起来。但是被一个同学把盐水倒掉了。”“老师,我只是想再做一遍实验。”另一个同学小声辩解说。“那老师不是要求用最少的盐做实验吗?你再做一遍就浪费了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