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

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

ID:24530240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_第1页
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_第2页
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_第3页
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2.2法于自然先秦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崇尚自然。《道德经》写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意思是人为四大之一,能仰观俯察,近取远求。地大无所不载,但为天所覆,天无所不覆,但为道所涵,故道大无限。"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故人应以自然为法。(1)认识自然《道德经》贯篇的大法则即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谓"道"?老子解释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为宇宙的本体

2、,万物变化之源,所谓"万物之宗",故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为天下母,我不知其名,名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而"道"生万物的规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淮南子•天文训》称之为:"道者,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为阴阳,阴阳分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如同太极是万物化生之原始,而万物化生变化的规律即自然法则同样属于"道"的范畴,人与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人应B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万物皆应从属于"道"的规律。故《老子•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3、道法自然。"《素问。上古天真论》也多次论及"道",李中梓注解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名曰道",此则明确以《道德经》注《内经》,也说明《内经》的"道"乃沿袭《道德经》的说法。庄子托老子"顺乎自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步,要求人们首先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然后按规律办事,就可在自然中获得自由。他记载的"厄丁解牛"故事就阐明了这个观点,"人之养生之事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则物莫之伤也"。说明养生要象庙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生、余生、延长寿命的目的。中医学深受老子、庄子道家学派的影响,并接受了道家宇宙本体论的认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一母,生杀之本始。"《素问♦阴阳离合论》中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干,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都明确地指出了"道为万物之宗",并同时表明人只有掌握宇宙运动的规律,掌握阴阳之道,方能养生而防病。人只有首先知"道"之理,方能行"道"之术,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2)顺应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养生主》强调养生要"依乎天理"。这条贯穿天地人的大法则,在《礼记。中庸》中的说法为"天地人相参",后世才丰富发展为"天人相应"之说。《灵枢

5、•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岁露》中也说"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应该也是承此而言!5{。"天人相应"学说,不止对养生,即使对整个袓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老、庄思想认为)1酿自然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庄子•应帝王》中提到:"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即不人为去干预破坏事物固有的自然之性,而维持其自生、自长、自发展、自灭等等的自然变化规律。中医养生吸收了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天人合一"、"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这在《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理论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素问》根据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提出了顺应四时寒温、日月盈

6、亏、昼夜晨昏等变化进行养生和康复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苍天之气,清静而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这里"顺之"与"因时之序"都讲的jll赃自然四时气候变化以达养生的意思。《灵枢•木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页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提出了许多具体养生法则,如"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者,形乃困薄"(《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详细论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和人与之相适应的行为、

7、心理、起居,并进一步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因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观点,体现了中医养生"天人合一"的整体理论,重视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应该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