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

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

ID:31405642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_第1页
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_第2页
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_第3页
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_第4页
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家养生思想特点和方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道教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对社会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道教的养生思想对我国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道家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而作为得道的最高境界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不停地无中生有、有又还无地周而复始运转变化”。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以《道德经》、《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道教有着各种积极的意义:道法自然、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得道成仙。通过度化了自己,提升了个人的生命质量与灵魂能量,再进一步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以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6,突破生命的桎梏,掌握自己的命运。养生思想是

3、道教教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道教养生观,就是道教对人的生命、人与自然、精神与自然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也就是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事实上,道教养生思想又是道教思想和哲学的主体和特色。  2、道家养生思想的特点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在道教徒看来,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因此人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目标,是要努力养护和发展自己的生命。道教教义的核心是道,所谓得道,就是人们经过修炼获得的长生不死之道。得道之人可以返本还原,和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永恒不变。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所以,人们应当热爱自己的生命。“人最善者,

4、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基于这样的认识,炼养躯体、健康长寿自然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葛洪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因为道教将长生作为信仰的核心,所以道教将身体的养护与延续置于一个极高的价值尺度之上。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说:“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生。言长久也,得道之质也。”人们只要得道,就可以“形体得之永固”,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在道教养生家看来,要想做到长生不死,肉体成仙,首先应当从爱护、保养自己的身体和生

5、命着手,注意自身的锻炼和养护。因此,早期道教养生家提出了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6  道教养生的基础是元气论。元气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道教在养生思想上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元气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养生学的气功、服食、房中等实践方法和理论体系。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认为,气分为天气、地气与中和之气,三气“交而为合”,“相亲相爱”,以养芸芸万物众生。人是天地中和之气的产物,人欲长生不老,就应修其根本,以养气炼气为主要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故天专以气为吉凶也,万物象之,无气则终死也。子欲不终

6、穷,宜与气为玄牝,象天为之,安得死也。”  3、道教主要的养生方法  道教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养生之道,通过历代道教养生家的实践和积累,已经形成独具风格的养生方法。  3.1注重精神修养所谓精神修养,主要是指人的情志、性格和意识等方面的调养和护理,亦可理解为精神、心理卫生的修养和锻炼。  道教教主老子就十分重视精神修养,提出清静无为,以净化心灵,老子认为,这样可以使人获得一种恬静闲适、洒然超脱的心境。为此,他提倡“致虚极,守静笃”。以摒弃一切欲念,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告诫人们在养生过程中要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要求。老子所提倡的清静无为的养生思想,不仅对道教养生思想

7、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祖国医学也有重要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的记载,这表明,祖国医学也十分重视精神修养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6  道教在精神修养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视道德修养。老子曾经说过:“重积德则无不克”。葛洪指出:“为道者当先立功德。若德行不修而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而孙思邈则把道德修养放在养生的首位,反复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指出:“夫养性者,欲所习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