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从道家有无思想中看道家养生

肖临骏:从道家有无思想中看道家养生

ID:10862248

大小:20.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肖临骏:从道家有无思想中看道家养生_第1页
肖临骏:从道家有无思想中看道家养生_第2页
肖临骏:从道家有无思想中看道家养生_第3页
肖临骏:从道家有无思想中看道家养生_第4页
肖临骏:从道家有无思想中看道家养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肖临骏:从道家有无思想中看道家养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家老子是从哲学的立场探讨有无问题的第一人。他从具体事物的有无推演到作为最高宇宙本体的道的有无。他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这是说,任何具体事物都由实有和虚空两部分构成,实有和虚空是矛盾对立、相辅相成的,实有作为事物存在之条件,只有与虚空结合起来,方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无相生相资,没有有就无所谓无,同样,没有无也就无所谓有。车、器、室如此,其他事物概莫能外。这是作为感性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有无观。老子又把有无之统一看成是作为宇宙本体的道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他强调道的有无

2、绝不同于具体事物的有无,具体事物之有无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道之有无却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为区别具体事物之有无,老子有时用;常有常无;的概念来标明道的有无,指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章。道不可见不可闻,可谓常无,然万物均从中所出,可谓常有。总之,道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常无常有的矛盾统一。在常无常有的矛盾统一体中,老子更强调常无的一面,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上,四十章。把常无视为更根本的东西。照老子的意思,道体惟有;常无;,;恍惚;,才能包容一切,生养一切;若是纯有,那就无别于

3、个别具体的感性事物,难以说明宇宙万物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老子所以突出常无的一个重要缘由。由于对无或常无的推崇,在养生理论方面,老子逻辑地导出了无为、无欲、无私、无名的观念和主张。老子把;无为;作为处世的一个基本法则,指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二十九章。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六十四章。认为无为不是纯粹的不为,它乃是以无为之形式以达无不为之目的。无为指的是顺物之性、自然而为,而非妄行妄为。在老子看来,一味追求有为或人为,反而会把事情搞坏、遭致;败失;。与;无为;相关联,老子又提倡;无欲;,指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僭于欲得;四十六章。把欲与人性对立起来,认

4、人之私欲的发作必然损伤人类纯净淳朴的自然品性。因此,他主张少私寡欲,;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三章;主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强调知足知止,以避免罪咎与祸患之累。老子又提倡;无私;,认为无私与私是相辅相成的,不为私,反能成其私;不为大,反能成其大;不积,反能有余;尽以为人,反能;己愈有;;尽以与人,反能;己愈多;。这种;无私;理论是老子养生观的艺术性的体现。老子又提倡;无名;。无名作为道的特性,意指无以命名、不可道;引申到人生领域,意指不好名、不图名。老子认为好名图名将造成众多的不良后果,乃致造成人之质朴本性的丧失。因此,他强调无名以返朴归真。不难看出,老

5、子所论无为、无欲、无私、无名表现了与其尚无崇无观念的逻辑一致性。庄子继承老子的有无观并将其向右的方向发展。如果说老子的无还存在有的因素所谓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中有信的话,那么,庄子的无则是一种不含有的彻底的绝对的无。他首先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论述有无:;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庄子·庚桑楚》。他提出无有的概念,认为一切之有皆出于无有,无有产生万有。庄子又从相对主义的立场讨论有无,指出:;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

6、孰无也;《庄子·齐物论》。这是说,宇宙在时间上是无法推出一个开头的,关于宇宙的起始问题,永远不可知。庄子进而从齐万物而提出;齐有无;,指出:;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庄子·秋水》。任何具体的感性事物皆有有的方面,亦皆有无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这两个方面亦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客观事实。但看不到有无各自的质的规定性,否认二者之间的质的差别,从而视有为无,视无为有,齐同有无,则显然是错误的。基于无有和齐有无的观点,在人生观和养生观上,庄子主张无待、无用、无己;和无功、无名;。所谓无待,相对于有待而言,有待即有所秉靠、有所依赖,无待

7、即无所秉靠、无所依赖。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这是要求冲破物我对待的有限观念和自我中心的有限境域,顺随天地、宇宙之规律法则,驾驶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之变化,以游于无穷博大之境域。无待的境界是一种绝对逍遥、绝对自由的境界,达此境界,则可;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庄子·天下》。所谓无用相对于有用而言,无用即无用于世,有用即有用于世。他认为虽然物各有用,但只有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事物的具体的有用性固可说是用,但不是大用,无用之为用才是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