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75024
大小:3.77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11-10
《第三讲+道家思想与中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讲道家思想与中医第一节道家简介道家起源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秦汉以降,多黄(黄帝)、老(老子)并称,以其学术渊源远绍黄帝。孔子问礼于老子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蔂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z
2、ē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道家(PhilosophicalTaoism)演变及影响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史称“文景之治”。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东汉时期,道家思想被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道教(ReligiousTaoism)东汉时期,“五斗米道”(张陵)、“太平道”(张角)创立,奉老子为始祖。道教萌生。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
3、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唐宋时期,道教发展鼎盛,逐渐形成多种流派。元代以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宗派继续流传。明代中叶以后,道教逐渐转衰。张天师像道教三清三清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的合称。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道藏》道藏(zàng),道教经籍的总集。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代。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
4、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后世神怪之迹,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於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於兵。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箓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jiào)章咒入之。世所传述,大抵多后附之
5、文,非其本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道家思想的核心——“道”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玄德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刘备像“道”的常见词义本义:供行走的道路。道,所行道也。——《说文》路程;行程。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学术或宗教教义。悦周公、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道德,道义、
6、正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方向;志向。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方式,方法;技能。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第二节道家思想与中医1.取法自然(1)道家论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中医体现天人相应“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灵枢·海论》顺应自然养生“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7、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仿生养生例:五禽戏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健身方法。2.清静近道(1)道家论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少私寡欲。”——《老子》(2)中医体现气以清净为治“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
8、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灵枢·本神》清静养生“上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