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ID:2450961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_第1页
“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_第2页
“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_第3页
“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中医“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诊治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5例病人进行分型,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分为肾虚型、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型,各型病人分别为10例、19例、26例,并分别采取“下法”中的润下法、温下法和寒下法给予治疗,评估用药效果。结果:70.9%(39/55)的患者药效显著,15.4%为肾虚型,33.3%为风寒湿型,51.3%为气滞血瘀型;18.2%(10/55)的患者药效一般,20%为肾虚型,30%风寒湿型,50%为气滞血瘀型;10.9%(6/55)的患者药效

2、不佳,33.3%为肾虚型,50%为风寒湿型,16.7%为气滞血瘀型。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中医“下法”,可以明显的减轻患者痛楚,利于下肢功能恢复。  【关键词】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汤剂    骨科治疗的腰腿痛病人中有一大部分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治疗时,可选择“八法”[1](补法、汗法、消法、温法、和法、吐法、清法、下法)中的“下法”。本文将我院近期诊治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5例病人进行分型后,分别服用相应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5例治疗患者中有21例为女性(38.2%)

3、,34例为男性(61.8%),均为下肢、腰部有痛感,出现神经根性反应,向上抬腿小于60。时即呈现阳性反应。上限年龄区间值为66岁,下限年龄区间值为23岁,均值超过36岁(36.4岁)。上限病程区间值为30天,下限病程区间值为4.6年。CT检查结果:47例的突出部位在旁侧,8例的突出部位在中央。7例出现钙化现象,19例出现椎管狭窄现象。具体的突出部位:18例为L5S1,27例为L4—5,10例为L3—4。造成突出的原因:10例因体质差且近期劳累导致,19例因风寒导致,26例因劳损或外伤导致。  1.2方法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分为肾虚型(舌苔暗黄,疼痛程度受劳累状

4、况影响,多在产生劳损后发作,长时间患病或体质不佳)、风寒湿型(舌苔白腻,疼痛渐强,疼痛程度与劳累状况无关,受气候影响,为风寒导致,脊柱形态异常)和气滞血瘀型(舌质紫暗,伴有咳嗽、喷嚏现象,多为外伤所致,痛感强烈,脊柱形态异常),各型病人分别为10例、19例、26例,并分别采取“下法”中的润下法(方剂为6g麻子仁、没药,9g炙枳实、厚朴、大黄,12g吴茱萸、鹿角片、桑寄生,3g肉桂,10g赤芍,15g牛膝)、温下法(方剂为6g桂枝、羌活、独活,15g防己、防风,10g当归、制附子,9g仙灵脾、大黄)和寒下法(方剂为10g桑寄生、宣木瓜、牛膝,12g厚朴、桃仁

5、、牡丹皮,6g没药,9g芒硝、大黄)给予治疗,每剂药使用500ml水煎煮,至300ml方可服用,3次/日,100ml/次。连服3日(1疗程)后暂停服用,调节3日后可继续服用1疗程,不可过多服用。服药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评估用药效果。  1.3评估标准采用Nakai评定法:恢复生活常态,无体征异常和症状表现为显著;恢复生活常态,基本上无体征异常和症状表现,但存在偶发(因劳累所致)现象为一般;体征异常情况减少,症状表现减轻,但无法恢复生活常态为不佳。  2结果  70.9%(39/55)的患者药效显著,15.4%为肾虚型,33.3%为风寒湿型

6、,51.3%为气滞血瘀型;18.2%(10/55)的患者药效一般,20%为肾虚型,30%风寒湿型,50%为气滞血瘀型;10.9%(6/55)的患者药效不佳,33.3%为肾虚型,50%为风寒湿型,16.7%为气滞血瘀型。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中医所谓“痹证”中的一种,腰腹为病位,由于患者长时间受到病症折磨,所以多为气血瘀阻,引起肠中热结,引发便秘,加大了腹压,从而加重痛感,同时阻碍腰部血脉运行[2],影响椎管血运,加重病情,症状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治疗以降低腹压为主要目的,从而调节血脉运行,促进椎管血运,缓解病情,改善症状。而下法主要是起到泻下作用,降

7、低腹压,以去除湿邪寒气,恢复脏腑功能。针对病患的分型情况即病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服用不同的方剂。治疗肾虚型的主要策略为兼攻补、下行以扶正;治疗风寒湿型的主要策略为祛湿、除寒、散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主要策略为调节肠肾功能,理气、化瘀。虽然服用的方剂不同,但是都可以起到泻下排便的作用,以调节新陈代谢,将毒素和有害分泌物排出体位,以减轻其对机体的不良影响,解除中毒症状,同时可使腰腹部处于失水状态[3],以调节体液循环,促进机体修复受损的神经,并不断的对神经系统产生外界刺激,以调节期发挥正常功能。本文中共有70.9%(39/55)的患者药效显著,18.2

8、%(10/55)的患者药效一般,说明利用“下法”治疗能使患者恢复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