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97734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教学评价的困惑与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教学评价的困惑与应对策略朱丽霞江丙省南昌县莲塘实验学校330200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评价改革逐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转变传统教学评价中对于甄选与选拨学生过分重视的局面,从而促进学牛.的全面发展,来相应的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木文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与论述了当前初中英语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评价困惑,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关键词:初中英语新教材教学评价困惑应对策略分析一、教学评价的具体含义与作用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评价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不同的专家与学者对于教学评价的含义限定标准
2、也不一,通常定义为:其是根据相关客观标准,在进行信息搜集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方式,来有效地判断师生教学活动以及其效果是否具有价值。教学评价的实际木质是人们科学判断教学活动以及其具体效果,它属于一种测量与描述,并且对其进行判断,能够诊断、激励以及组建与发展学生这些功能。一方面教学评价属于学校发展的杠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地调整课程内容,从而改进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其也是教师获得长远发展的杠杆,其具有鉴定与选择的功能,通过评价来选择与奖惩教师。二、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学评价的网惑及原因1.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学评价困惑在这里新教材
3、是指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来编写的教材,从上世纪末开始应用,在教学评价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取得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评价观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与误解,在评价的过程中过分追求表面工作而脱离了相关教学实践,评价的内容对于学科知识尤其是课木知识过分看重,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对于心理素质以及情绪与态度等综合素质也考查较弱,进一步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发展价值。与此同时,主要的评价方法均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要方式,并且对于重量化结果过分看重,而很少能够展现出新评价的思想,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评价者其在各个吋期的进步状
4、况以及努力的程度,因此苏没奋形成真正意义的形成性评价,无法有效地发挥其评价功能。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结果使用之间的矛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新课程进行改革的主要要求,通过采用成长袋的记录法能够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进行评价与记载,在此之中来展现学生的个体成长历程。而在横向比较过程中,需要通过等级评定来展现苏相互之间的差距。然而在对等次的具体划分中,无法把握科学的正态分布与尊重事实与差距的度,从而展现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性。2.造成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学评价闲惑的主要原因从当前对于教学评价的研宄可知,造成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学评价困惑的主要原
5、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规定得过于笼统与简单;无法冇效地分开审核与评定;公众参与度不够;对于审查委员的工作问责以及审定之后教材质量监管力度不够,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导致教学评价困惑的原因。三、解决当前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学评价困惑的主要措施1.构建教师终身学Al机制主要是指在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情形之下,不断涌现出各种新观念,若是坚守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而不能拥冇开阔的胸襟,则会最终被吋代所淘汰。因此要强调教师的再教育培训,这可以针对刚上任的新教师或者是拥奋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开展培训,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使其能够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与评价方式。2.不
6、断完善教师听课与评课制度在实际教学中,通常存在这样的现象:虽然学校组织与幵展了一些公开课活动,然而教师在少量的公开课之中,单纯为了展现自己或者班级的能力,而其它教师为了避免得罪同事逐渐将听课与评课流于形式。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该逐渐将听课制度量化,把公开课设定为随堂听课,支持教师自行安排吋间,与此冋吋听课之后,要求相关教师提供听课记录以及评价,来形成互相学习的好风气。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评价改革的主要0标是转变传统评价中对于甄选以及选拔功能过分强调的局面,从而帮助学生全方位地发展,进一步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由于学生发展属于动态的变化过
7、程,因此需要采用教学评价来获取学生以往的经历、性格以及智力水平等多种信息,最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参考文献[1]王爱菊徐文彬“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教材审定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1]当代教育科学,2010,2(2):123-125。[2]刘岗孙名符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考试与评价问题的思考[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20):87-89。[3]刘忠政初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教学评价的困惑与应对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3,(13):1367-137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