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ID:24451506

大小:57.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鞠广华辽宁省朝阳县乌兰河硕乡中心小学122000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是指学得的经验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近年来,人们在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纷纷提出要“为迁移而教”。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学习中普遍的现象,是检验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是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的一个最可靠的指标。小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特别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迁移,更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悉心指导。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迁移中自主探索,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釆用以下方法进行迁移性教学。一

2、、引导“反思”,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布兽纳指山:掌握基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思想、方法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学生兵备数学素质的前提。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悟”性。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反思”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后,对数学问题的答案和探究过程木身进行反思、评份,会提高学生的“悟”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有效之举。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

3、问题解决的基木过程之一一一反思,主要指学生主体对数学问题的答案及思维过程进行检验和反省,分析评价所选择的解题过程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方法是否能推广,并从中领悟基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增强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师生以计算“盒子里有9只杯子,盒子外有3只杯子,一共宥几只杯子?”为原型,经过操作、观察、分析和综合、概括,得12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要求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思维过程,即“看到9,想到I,把3分成1和2,9加1等于10,10再加2等于12。”当学生领悟了这种“凑十法”的思维模型后,就可以迁移到“8加几”、“7加几”……大大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能力,提高了学

4、习效率。二、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数学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教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学情境与tl后运用知识的情境相类似,那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更容易迁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尽量多获得一些“实况性”的学习机会,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学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吋,不仅要求学生能解答那些书本上已抽象为平面图形的圆柱形图形,而II要引导学生

5、在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圆柱形物体吋,能自觉地想到它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解决这样的问题与解决书本上的平面图形问题不仅在感知上有些不同,而II在思维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再如,教学统计初步后,教师可以公布全班同学的立定跳远成缋,要求学生制成统计表,并从中求出合格率、优秀率、平均成绩等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必须思考可以根据哪些数据来求、怎样求,从而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若能经常把学:>上倩境与解决问题的情境统一起来,那么所学更能致用,并在用的基础上促进数学能力的迁移。三、“巧”用负迁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

6、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的学4有着正迁移或负迁移,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的做法是: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然而“负迁移”往往是防不胜防的。因此,对于“负迁移”,更好的做法是“巧用”。即:利用负迁移,创设问题情景,由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现隐含着的新问题,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例如,在教学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吋,对于“某班有男生20人,比女生多,女生有多少人?”这类题0,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把“男生比女生多”理解为“女生比男生少”。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干扰,即负迁移。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个内容吋,巧

7、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尝试计算出如下结论:20-20×=13。学生自己对尝试中算得的女生人数“13”产生怀疑:错误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男生比女生多”能否理解为“女生比男生少呢?”女生到底比男生少几分之几呢?……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变流,得出正确答案。在上述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疑问都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学生对这些问题特别感兴趣,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