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运用

抗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运用

ID:24412611

大小:49.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抗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运用_第1页
抗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运用_第2页
抗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运用_第3页
抗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抗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运用姜超(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医院外一科621900)【摘要】目的观察抗菌可吸收缝线用于预防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一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阑尾手术病人24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抗菌可吸收缝线和丝线缝合切口,观察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49例中15例出现切口感染,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丝线缝合组感染率分别为3.03%(4/132)、9.40%(11/11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三氯生涂polyg

2、aCtin910缝线连续缝合阑尾切口,相比于传统丝

3、线缝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关键词】抗菌可吸收缝线阑尾手术切U感染【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180-02阑尾炎为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手术为阑尾炎首选治疗措施,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切口感染率在逐渐下降。为减少缝线引起的切口感染,我院采用抗菌可吸收缝线(三氯生徐polyglactin910缝线乂称抗菌薇乔线)缝合阑尾切U,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阑尾炎患者

4、并行手术249例,其中男133例,女126例;年龄12〜80岁,平均年龄45.6。包括慢性阑尾炎12例。其中麦氏切口169例、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80例。术后病理:单纯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40例、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188例、阑尾穿孔21例。根据切口缝线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抗菌可吸收缝线组132例、丝线间断缝合组1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分布,切口选择、术后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249例患者切U及术后病理情况项0化脓或坏疸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可吸收缝线组83麦氏切U腹直肌切U单纯性或慢性阑尾炎3923丝线组

5、1797128641929P值>0.05>0.05>0.050.05>0.051.2治疗方法所有手术均由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完成,手术做到以下要求:①备皮吋避免损伤皮肤,手术区域消毒彻底;②切幵腹膜前先做小切口,如冇滲液,吸引器吸尽后再切开腹膜,腹膜外翻并固定于皮肤保护巾上,术中尽量不用手不接触阑尾,阑尾不接触切口。③缝合腹膜后,彻底止血,更换器械和手套,缝合不留死腔。术后予静脉输液抗感染治疗,切口予定期换药、红外线理疗。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冇无渗血渗液、红肿压痛及硬结、波动感等。切U轻度红肿可予湿

6、乙醇纱布外敷。如切UI红肿明显,伴奋疼痛、渗液、波动感吋,应拆除部分皮肤缝线、引流换药。1.3缝线及方法可吸收缝线组麦氏切口予2-0抗菌薇乔行腹膜连续缝合,再以此线连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组织,皮肤以3-0抗菌薇乔间断缝合。经腹直肌切U以2-0抗菌薇乔连续缝合腹膜、后鞘及前鞘、皮下组织,皮肤同样以3-0抗抗菌薇乔间断缝合,缝合平均用8.5min。丝线缝合组麦氏切U予2-0丝线(慕丝)间断缝合腹膜、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以3-0丝线(慕丝)间断缝合。经腹直肌切口以0号丝线间断缝合腹膜及后鞘,2-0丝线间断缝合前鞘,皮下组织

7、、皮肤以3-0丝线间断缝合,缝合平均用吋12.5min。1.4术后观察指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切口感染判断标准为:切口处红肿伴压痛、皮温增高、切口冇脓液液体溢出或穿刺抽出脓性液体,对可疑感染的可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明确诊断。1.5统计学方法釆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所有病例中出现切U感染15例,感染率为5.19%。其中可吸收缝线组4例,丝线组11例,感染率分别为3.03%(4/132)、9.40%(11/117),

8、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感染切U经定期换药均于感染后1-2周愈合。3讨论阑尾手术多为II类、III类切口,切口感染率较其他腹部手术明显增加。有报道[1】,阑尾炎术后切U感染率为4.62%,与本组总的感染率5.19%(15/289)相近,采用吸收缝线切U感染率明显降低(3.03%)。切U感染后不但住院吋间延长,同时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扔也随之增加。为降低切口感染率,在手术各个环节[2]采取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切U、彻底消毒、注意切U的保护、提高缝合技术、合理运用抗生素等方面,可奋效降低切U感染率。本组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相

9、比于丝线间断缝合,不仅可以使张力平均分布于缝合组织上,拉拢或腹压增高吋不至于局部张力过高切割组织或致组织缺血坏死;而且可明显缩短手术吋间,临床经验证明,手术吋间缩短可降低切U并发症发生率。之前外科使用的传统丝线因为其不可吸收,一旦感染需要不断取出线头才有可能愈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