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谈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ID:2434545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谈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谈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谈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谈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物理是一门理性学科,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头脑中植入一种逻辑意识,当然,植入的是否有效乃至是否高效还得看学生接收的意愿程度与主动性,这时,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将会大大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与信心,在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引领下,我们的课程改革会落在实处,素质教育会推向深处。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讲授了多年的物理,笔者最近才忽然总结出一套物理知识学习与解决的全过程,就是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然后利用教材内容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最后再结合具体的所学知识

2、解决生活中再次出现的同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升华,以形成新的物理理论常识。解决问题首先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问题的创设和解决”,力图在创设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设疑悬念,创设问题情境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既有难度又有梯度的问题情境,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彼此交流、启发,会使研究的问题更深入,重点更突出,更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从而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使获得的知识更扎实。创设问题情境最关键的环节是设疑,设疑的一般方法是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

3、有计划、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知识基础之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活动凝聚在一起。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我先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有的学生认为相同,有的学生认为不同。  二、亲自参与,创设实验型情境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亲自动手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一节,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太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做如下实验:找10个学生分成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方胜,说明原因。有的学生认为甲方的力大

4、于乙方的力,所以胜。说法不一,到底真相如何呢?再进行一次实验,绳子中间连接两个弹簧秤,在比赛过程中有一学生观看弹簧秤的示数,最后得出结论:甲的力等于乙的力。  三、以教学需要而创设问题  成功的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更多的问题,留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反馈机会,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思维;同样,有些青年教师也在课堂上有很多的问题问学生,但却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这就说明课堂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述《超重和失重》时,从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入手,因此向学生提出问题:“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

5、容是什么?”4学生很快就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大声回答出来了: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该老师觉得这个问题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不能深入,因此,下一个问题换了一个提问方法。因此,他拿出一个弹簧秤,让其悬挂一5牛顿的钩码,先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回答出所测的钩码的重力,再问弹簧所受的拉力为多少,弹簧为什么会有弹力,弹簧被拉长的原因,钩码被挂起的原因,再问学生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对钩码的拉力是否相等及其方向关系,最后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回答了十多个

6、问题,其目的却是为了引出新课“超重和失重”。这样,不但不能起到所期望的效果,相反,从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迷失了方向,不能把握住本节课所授内容的教学重点。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4  如今,信息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整体影响并提升着我们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象性。不可否认,在多媒体电教设备的推进下,我们物理课堂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得到了迎刃而解。譬如,它能够将以前我们只是凭借教师的口头表述才能了解的高科技用电教设备展示出来,并伴有具体人物,具体场景,还能穿越时空,进行随意裁剪,这样的话,对于有效创设我们的物理课堂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为巨大

7、的影响。另外,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些微观方面的变化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但我们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就完全可以把它展示出来,有些物理进程非常迅速,一眨眼的功夫我们观察不到它的具体变化,或者说有些物理变化是非常缓慢的,我们在课堂上是展示不出来的,而这些在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电教设备来进行展示。例如,我在学生学习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这节内容后,给学生布置如下课外作业:从网上查找有关“嫦娥1号”的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料,写一篇关于“嫦娥1号飞船”的科普文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了解了嫦娥1号从前期准备到发射、变轨、饶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