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

ID:43631606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_第1页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_第2页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_第3页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_第4页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根木。目前,许多中学生认为化学课枯燥、抽象,不爱学也不愿意学。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使化学课生趣、具体、形象,让学生爱学、乐学,就成为了化学课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不但可以冇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牛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启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

2、问题情境;高中课堂;探索;运用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014-01从所周知,化学课程木身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它研究的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一些化学概念、原理、定律的产生和发展能启迪学生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一些重要的化学史实及著名化学家的杰出贡献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冇利于培养学生勤奋、进取的优良甜质,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表达、数据处理等各种能力和对工作一

3、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这些都是化学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L在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国内,有不少学者、专家、教师都对其做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发现在化学课堂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呆板、不生动的课堂氛围。利用情境教学中生动、活泼的氛围,口然引起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创造各种形式的问题-情境教学环境,可以使化学教学的内容灵活的展现岀来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

4、化学课程的重视。另外,问题情境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其中江苏省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师李杏林探讨语言情境教学理论所研究的第一本著作〃问题-情境教学实践研究〃开创了我国问题-情境教学的新局面,在当代著名教育家、改革家魏书生的教学理念中情境问题教学占据很重要的部分,并且成为现代教学中的指导性教材,遍及各个年级,甚至到大学屮仍在运用,〃新编人学英语〃就是很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产物,它是通过以生活、图画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角色扮演创

5、造情境的方式为情境教学的实施与运用提供了基础,呈现出鲜明的情境教学特色,从而使学生乐学、乐思。2.为了认识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屮的关系,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2.1创设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产生各种心理过程不可缺少的心理属性〃。〃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三种注意对学习者都有很大作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的问题情境来集中学生的注意。例如化学实验现象的刺激使学生产牛了〃无意注意〃,而教师创设

6、的问题又使学牛产牛〃冇意注意〃,在两种注意的双重作用下,使学生进入了激昂的学习状态,自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2.2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屮,直观形象具冇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利用《chem3D》、《PowerPoint》等软件动态的演示分子结构,形象直观的效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

7、趣。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2.3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教师如果能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并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问题,诱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下去,便能准确把握好教材含义。如在探究〃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不急于按照课本上的方案,立即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把结论交给学生。这里可以先提出〃平衡移动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猜想、展开讨论并说出浓度、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

8、之间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出相互独立的有关量后提出:这几个物理量与平衡移动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猜想、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后再提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还是讣实验来检验一下吧!〃同时,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实验内容,并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