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20045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过度换气综合征的急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过度换气综合征的急诊护理周红卫熊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急诊科5107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过度换气综合征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76例过度换气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8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症状缓解时间比例和出院时间比较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实施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
2、广。【关键词】过度换气综合征急诊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89-02木文旨在探讨分析过度换气综合征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76例过度换气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5岁-56岁,平均年龄29±8.5岁。32例患者为心因性诱因发病,其中10例患者为精神过度紧张,12例患者为情绪激动,10例患者为精神刺激;6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3例
3、,女性患者25例。年龄16岁-57岁,平均年龄28±9.2岁。31例患者为心因性诱因发病,其中13例患者为精神过度紧张,11例患者为情绪激动,7例患者为精神刺激;7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两组患者均以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呼吸频率过快为主要临床表现。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后,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症护理,把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保持病房内和周围安静,给予少量的吸氧、输液,进行暗示治疗。指导患者在舒适卧位下闭B,放松全身,均匀呼吸,减慢
4、呼吸的频率或者屏气,使二氧化碳呼出减少,缓解碱中毒的症状。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用硬纸片做成的喇叭状罩放在患者口鼻处,使呼吸无效腔增加,使二氧化碳呼出后又吸入到体内,使患者碱中毒的症状得到改善,并对患者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暗示[1】。为让患者情绪稳定,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肌注地西泮、维生素B类药物等,对于抽搐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10%)。在注射药物时砬告诉患者使用药物为特效药,具奋非常好的疗效。多数患者在实施对症护理与暗示疗法后,发作症状即可终止[2b心理护理,稳定情绪,由于过度换气综合症患者发病多存在诱因,II发病突然,情绪激动、意识模糊,常引起家属恐慌。护理人员在医生诊断
5、完毕后座快速安置患者,以冷静沉着的态度稳定患者的情绪,注意声调和语言,叮嘱患者家属在患者面前不可谈论病情,不用表现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避免对患者产生刺激加重患者的病情。积极沟通,护理人员0光温和、言语情切的与患者积极沟通,倾心交流,耐心倾听。寻找患者发病诱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劝慰。在语言、行为、情感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赢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信任,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制订符合发病诱因的心理护理方案,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于治愈的患者进行出院指导,预防疾病复发。指导患者对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行适当的发泄,不应进行刻意压
6、抑。了解过度换气综合征的相关知识,掌握初发症状,以及早的提醒自己使情绪放松、放慢呼吸。学习主动减压的方法,学会进行自我放松,掌握想象疗法、自我催眠法、气功松弛法、听音乐等方法,使患者不良思维方式得到改变,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应急的能力得到提高。不可过度劳累,注意进行劳逸结合,培养乐观心态和健全人格,使心理的防卫能力得到增强。指导患者适度进行冇氧锻炼,改善心境与情绪,如采取瑜伽练d、腹式呼吸、散步锻炼方式等。有规律的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的应对压力,增强心理的调控能力,尽快的融入社会[3】。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疏导与暗示疗法。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
7、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详见表一。表一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组别例数0.5小吋内症状缓解0.5小吋以上症状缓解4小吋内出院4小吋以上出院观察组对照组38例38例34例(89.47%)16例(42.11%)4例(10.53%)22例(57.89%)36例(94.74%)17例(44.74%)2例(5.26%)21例(55.26%)由表一可见,在症状缓解时间比例和出院吋间比较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