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

浅析“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

ID:2429648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析“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_第1页
浅析“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_第2页
浅析“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_第3页
浅析“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  摘要:2011年,“岷县巴当舞”正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岷县也被甘肃省文化厅授予了“甘肃省民间艺术之乡”。岷县民间文化遗产以其特有的魅力大放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也以一种传统舞蹈形式登上艺术舞台。  关键词:巴当舞;民间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43-01  在岷县小寨、中寨、堡子等乡(镇)的部分村社,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村民集体舞蹈--巴当舞。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巴当舞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它不但保留了极其古老的原始美、野性美,而且富有舞蹈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充满了阳刚之气。  一、“岷县巴当舞”的历史渊源  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是“中国当归之乡”和“中国花儿之乡”。因商贸活跃,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岷县除了“花儿”4这朵艺术奇葩以外,还有一种古老的集体舞蹈--巴当舞。但巴当舞流传年代已不能确切考证,我们只能从整个祭祀仪式过程来看到,其明显带有远祖农耕文明的痕迹,是先民们祭祀神灵最原始、最尊贵的礼仪。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岷县小寨、中寨、堡子等乡(镇)民间相传巴当舞

3、应是羌藏文化的遗存,流传于明宣德年间,在“巴当舞”中,有“点大火”的场面,古笈上记载,“点大火”与“燧人上观星辰、下查五木,以为火也”有相同的渊源,反映了古羌人的遗风,这一点可以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得到应证。  “巴当舞”古称“播鼗武”。“巴当”一词实为“播(?)鼗”一词的方言读音。播,即用手摇。鼗,即鼗鼓(手鼓),是原始社会先民们模仿声形音像而创造的一种乐器,用鹿皮或羊皮加工特制而成,直径30公分,厚度10公分,手柄长50公分。古代称作“雷鼗”,俗称“拨浪鼓”、“长柄鼓”,早于堂鼓、悬鼓、腰鼓、扇面鼓。据民间传说,是神灵之物,非常高贵,每年只在春节期间舞蹈时用,其余时间

4、悬挂于墙壁,不得随意敲动,否则会惊动神灵,降祸于人间。  “巴当舞”的过程大致由“安场”、“敬山神”、“扯节勒”三部分组成。“安场”是“巴当舞”的第一部分,本村男子在“春巴”的带领下,手摇长柄“巴当鼓”,口唱古羌语舞曲,脚踏各种舞步,列队开始尽情的舞、尽情的唱。在安场阶段,最常见的舞步有直脚步、春巴洋、春巴洋撒、难直洋撒、雄巴、难个儿麻滩、澳洋洋、古艾、撒艾等。一种步法、一种唱腔,场面庄严、热烈,充满神秘色彩。安场之后是“敬山神”。“敬山神”是“巴当舞”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这个阶段,“春巴”点燃大火,引领舞者开始“拜五方”,然后在新立的秋千下尽情舞蹈。“敬山神”步法与“安场”又有不

5、同,主要有澳乃洋撒、澳达、沙母洋、澳呦呦等。敬山神结束后是“扯节勒”,这是“巴当舞”的第三部分,所有舞蹈者开始吃饭、喝酒、品茶,集体进行藏语大合唱。同时,他们还合唱酒曲、茶4曲,围观的群众也参与其中,或拍手、或歌唱,藏汉语混杂,气势磅礴,非常壮观。而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人物――“春巴”。“春巴”就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领舞者,他们是这种古老文化的继承者、传承者与教导者,一个寨子选一个,代代相传。“春巴”是“巴当舞”的核心,上任都前要接受严格的藏文《巴当舞曲》与步法的训练。搞好训练“春巴”是春巴的重要职责,每年从腊月日开始,“春巴”将本寨子各家各户的男子召集起来进行分工,分别

6、教给舞步、敲打“巴当”的技巧以及部分唱词,对进行“巴当舞”进行排练。每年从正月初六开始,辛勤劳作了一年的村民,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为了庆祝春节这个最隆重的节日举行全村村民大联欢,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岷县巴当舞”现状及保护传承  据史料记载,“巴当舞”早在春秋时代就传到了汉中地区。但是,“巴当舞”在甘肃乃至全国各地已经很少见到,目前,除在甘肃岷县的小寨、中寨、堡子等乡(镇)部分村社春节期间有演出之外,在其它地方十分罕见。“巴当舞”发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巴当舞”是迷信的产物,是为神灵服务的工具,很少去关注。

7、岷县历史学家季绪才老师在经过长年的实地考证研究,无奈地表示“但在目前,能称作真正‘春巴’的仅剩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潜心学习这种舞蹈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虽然有个别年轻人对此表现出一定兴趣,但外出求学和务工致使这只能成为一种业余爱好。“岷县巴当舞”面临消失的危机。4  近年来,岷县组织了一大批民间文化工作者背起行囊,深入民间,去抢救和保护境内其他历史悠久的民间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工作者在全县18个乡镇的53个村社,挖掘整理了包括巴当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