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巴渝舞》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巴渝舞》浅析摘要巴渝舞作为巴渝地区古老的艺术形式,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20世80年代以来始有专文。从巴渝舞的名称、巴渝舞起源、发展所涉及的民族以及内容形式的特征诸多方面展开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巴渝民族文化打下了基础,肯定“巴渝舞”的历史地位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关键字:巴渝舞、起源、发展I目录摘要I引言1一、巴渝舞的起源及名称1二、巴渝舞的特点2三、巴渝舞对现代社会的历史意义与影响5四、巴渝舞的传承5参考文献6感谢7I引言巴渝舞是流行于古代巴渝的一种民间歌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巴志》、《晋书·乐志》等诸多文献中都有简略的描述,它主要是体现了早期巴地
2、民族的文化侧面。由于巴渝舞的衰落较早而且文献载录并不详细,这种古老的民间歌舞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专文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研究巴渝舞的论文至今仅有20余篇,未见专著,仅在各类音乐、舞蹈和民族研究类著作以及“巴渝文化丛书”中有少数章节涉及。在此,由于本人学术和搜索资料有限,经过对已往研究成果的潜在分析,希望能为巴渝舞的研究以及这一文化传统的保护、弘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巴渝舞的起源及名称董其祥《巴渝舞源流考》是比较早的一篇讨论巴渝舞的文章。他认为:“巴渝舞是秦汉时期在巴郡(现在四川东部)境内渝水(发源于阆中县境流入渠河的流江)两岸是勤劳勇敢又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
3、,经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所创造的是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舞蹈艺术。”[1]他把巴渝舞起源时间定在秦汉时期,空间限定在巴郡渝水流域。段绪光认为巴渝舞记载虽然最早出现在《华阳国志·巴志》,但是“巴渝舞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就已经用于战争,‘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到汉初,“巴渝舞因汉高祖提倡才被习于乐府。”段绪光把巴渝舞的起源上推到殷代。庄燕和认为从殷末到魏、晋,巴师都是战争中的先锋主力部队,在长时间的战斗生活中形成了民族的民间舞蹈———巴渝舞曲,利用居住地渝水得名巴渝舞,或者称为俞儿舞。后来又发展为武舞与文舞[3]。巴渝舞的形成肯定与战争有较大的联系,战争并不是影响巴渝舞的主要的原因,相对而言
4、,董其祥的考核似乎更加准确。体育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又是现实生活的提高、凝聚和集中表现,因此,它更具普遍性和感染力。巴渝舞作为一种艺术,其源泉也应当在巴渝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去寻求。在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巴渝舞一事的是《尚书·牧誓》。其文云:“逖矣,西土之人,庸、蜀、羌、%、微、卢、彭、濮,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牧誓》中载随武王伐纣的八个西南部族,虽未言有巴,但“6彭、濮两族实为巴人”/40,因此,牧野之会应当有巴人参加。巴人及其他部落成员在誓师大会上“执仗而舞”,这既是“巴渝舞”在公开场合的首次亮相,也是最早见诸记述。“巴人居住在商、周、秦、楚等强人部族之中”,处
5、境很艰难,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除了进行农事、渔猎等生产活动以外,还要团聚部落内各氏族成员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合力:一遇战事,就“执干戈以卫社稷”。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动作整齐,步调一致。于是,他们请来巫师,组织和指挥部落成员唱歌、跳舞,播种、渔猎、每次出征之前,都要举行摹拟的演习,这种演习就是原始的体育与征战相结合的舞蹈。这种原始的舞蹈,也就是最古老的巴渝舞。由此可见,古代巴人在生活、生产、战事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他们自己的衣食住行和自身安全,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巴渝舞。秦汉时代称“巴俞之人”为“板循蛮”,以善用板循得名,他们是三峡地区土著民族之一。以上引论都是汉晋
6、间人对‘巴渝舞’的记载,详略虽有不同,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说明在今三峡库区一带居住过一种少数民族僚人,或称板循蛮,创造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它发源于巴郡渝水流域,故称为巴渝舞。二、巴渝舞的特点汉代,巴渝舞被列入宫庭舞蹈,在接待四夷使者时表演,也有耀武观兵之意。《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袭翠被,凭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10]把巴渝舞与“都卢”、“角抵”之戏并举,说明它们之间性质是相近的,都是练武强身的舞蹈。《晋书·乐志》较详细地记载了巴渝舞自汉至晋的演变,为研究巴渝舞的历史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资料[11]。
7、引证如下:“汉高祖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目率宗贝人以从帝,为前锋,及定秦中,封目为阆中侯。复宗贝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12]。阆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渝舞”。舞曲有《安弩渝本歌曲》、《矛渝本歌曲》、《行辞本歌曲》、《安台本歌曲》总四篇。魏初,乃使伍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辞,粲向巴俞帅李管种询歌曲意,试使歌,听之,以考校歌曲,而为之改为《弩渝新福歌曲》、《矛渝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