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95779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两类保肝药的研究进展(2018022105194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类保肝药的研宄进展两类保肝药的研究进展王祎武振芳任景文(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医院药剂科014030)【中图分类号】R9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019-02【摘要】保肝药是指兵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在临床肝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种类繁多,疗效不一,确切的临床疗效尚有争论。为了正确合理的选择保肝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木文对免疫调节剂和护肝降酶类保肝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关键词】免疫调节剂护肝降酶类药物现代医学除了病毒性肝炎可以用相应的疫苗治疗
2、外,各种化学药品,食物中的毒素和环境污染等所引起的肝损伤几乎都不能有效地治疗,我国肝炎等肝病的发病串较高,病毒性肝炎、酒精及药物中毒性肝病、全身疾病的肝脏损害以及随之而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患。恰当有效选择保肝药物,不仅迅速改善了病人的症状,而且为进一步的病因治疗奠定基础。近年国内外相继开发了许多的保肝药物。比如有免疫调节类的还原型谷胱甘肽(TAD)和阿波莫斯,护肝降酶类的1,6-二磷酸果糖,保肝解毒植物类的苦参碱,抗病毒类的利巴韦林和双环醇等,其治疗效果在临床使用中都得到了肯定,但木文只
3、讨论免疫调节剂和护肝降酶类药物的研究进展。1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与抗病毒药合用时呈协同作用,增强保肝的疗效。胸腺肽(Timopentin):该药常用于急性重症肝炎,原是细胞兴奋剂,有降低ALT和改善症状的作用,现也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白细胞介素Il(IL-2):IL-2具有增强杀伤细胞活性的多种免疫功能,有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国内外用于治疗慢性肝炎,采“过继免疫疗法”,此法可以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2】。还原型谷胱甘肽(TAD):由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组成,含奋活性的-SH基团,在体内γ-谷氨酰循环中提供谷酰基以维持
4、细胞的正常代谢与膜完整性。肝细胞受损吋,TAD可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提供还原剂,从而抑制或减少自由基产生,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病[3】。阿波莫斯(Hepa-Merz):由德国美滋冇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主要成分为L-鸟氨酸和L-天门冬氨酸,是两个氨基酸盐的复合体。前者为尿素循环的起始底物,在体内与氨结合后转化为无毒物质,后者参与肝细胞内核酸合成,利于修复受损肝细胞;可通过对肝细胞内三羧酸循环的促进作用,益于肝脏能量合成,使受损肝脏的各项功能得以恢复。阿波莫斯作为一种多功能保肝药物,对酗洒、药物中毒、放射性肝损害、肝硬化、
5、脂肪肝等同样有效[4】。藻酸双酯钠(PSS):PSS为一种新的肝素类物质。近年发现PSS具奋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抗炎、抗补体和免疫抑制等作用,被推崇为一个新的改善肝脏微循环药物。对急性黄疸型肝炎,PSS不仅能调整肝的血液动力,II直接消除肝的血流变学异常,改善肝细胞代谢的内环境;同吋抑制免疫性肝损伤,预防由毛细胆管损伤引起的难治性肝内淤胆[5】。2护肝降酶类药物马洛替酯(Nalotitate)原为杀虫剂,现有研究表明,它有促进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对于提高总蛋白和白蛋白有一定疗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肝硬化、
6、酒精性肝硬化。乳梨醇:该药通过大肠杆菌分解为乙、丙、丁三种奋机酸,酸化结肠,降低产氨菌的蛋白水解活性,同时刺激用氨合成自身蛋白质的细菌菌落生长,使氨吸收减少[6】。1,6-二磷酸果糖(FDP):为细胞内糖代谢的重要产物,它通过激活和调节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促进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糖的利用,增加细胞内ATP并为稳定溶酶体膜,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P]。3总结综上所述,免疫调节剂都能清除病毒并且效果良好,护肝降酶药可对肝中蛋白合成和糖代谢有促进作用。依据保肝药的药理作用和特点,应用现代科学研宄手段,拓宽了保肝药物对肝的保护作用
7、,并且加强药物的稳定性,为新型保肝药的开发提供依据。保肝药的临床应用广泛,但其确切疗效尚旮争议。需医药和肝病工作者熟悉保肝药的作用机理,携手合作,进一步入研究,造福于广人肝病患者。参考文献[1】韩道明,等.病毒性肝炎药物治疗的进展概况[」].临床医学,1991,11(4):162-163.[2】孙永良,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LAKIL-2TNF活性及Jt•相互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2,2(10):63-65.[3]AnkrahNA,etal.Decreasedcystenineandglutathionelevels:po
8、ssibledeterminantoflivertoxicityriskinGhanaiansubjects[J].lntMed.1994,22(3):171-176.[4]MelzerH.TherapiesvonLe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