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

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

ID:2418908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_第1页
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_第2页
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_第3页
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8、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5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8“散材”、“疲马”,都是自

2、况,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散材”,指无用之才,此处为自喻。“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这两句表明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2分)9、①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以及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生活的惬意之情。(3分)②尾联,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想法。

3、(3分)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鉴赏苏轼《新城道中》第二首由写景色为主转入抒情为主,写诗人苏东坡山行时的感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也是这样崎岖而漫长。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首联: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诗人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诗人在马背上陷入了沉思。颔联: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散材和疲马都是自况,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

4、立足,才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散材,指无用之才,用的是《庄子》的典故。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诗人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早已经感到厌倦,就好比久在沙场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很像听到鸣金收兵的讯号。颈联: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诗人想到了几日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曹端友。临近新城,沉思之间,诗人却迷路了。尾联: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心。补充资料东坡把自己比作“散材”、“疲马”。“散材”是《庄子》中所说的树木,生在广袤的原野,高大舒展,却

5、不适合作屋梁家具。东坡说,自己如同那不材之木,畏惧匠人的砍伐,如同疲累的老马,渴望结束征战,回营休息。“人间歧路知多少?”虽然,出仕做官,经国济世,不一定就是“歧路”,但是这条路对人的种种束缚和扭曲,却不可否认。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外在的表现已无法与内心保持一致时,他会感到惊讶,不安,痛苦,然后,可能会努力回归本心,但更多的可能是从此麻木。东坡选择了努力回归。并且选择了禅。远离世事的纷纷扰扰,让心安定下来。破除外在的种种迷雾,让心明亮起来。随顺种种的变动挫折,让心快乐起来。这便是禅的要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