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PPT课件 苏轼.ppt

新城道中PPT课件 苏轼.ppt

ID:60977711

大小:1.01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1-16

新城道中PPT课件  苏轼.ppt_第1页
新城道中PPT课件  苏轼.ppt_第2页
新城道中PPT课件  苏轼.ppt_第3页
新城道中PPT课件  苏轼.ppt_第4页
新城道中PPT课件  苏轼.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城道中PPT课件 苏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城道中(其一)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新城道中》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73年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时所作。这两首诗写出作者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和在这次山行中感受到的乐趣。苏轼21岁时考中进士,后入朝为官。后来,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离京(71年

2、)。开始了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等地的地方官生涯。他的一生最远被贬到海南为官。但始终不改乐观豁达的性情,在他的很多诗词中,都侵透着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译文: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滴雨声。积雨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欢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起笔将春风拟人化,它似与诗人此番山行心意相通,而特意吹走阴云

3、,吹断雨声。这样写风停雨住,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手法,新颖而饶有诗意,扑面而来是新春雨霁的生活气息。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通观全篇,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山村风景、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活泼愉悦的基调。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怀。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第二联承接上文,描写春晨山村晴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用比喻的手法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岭上晴云”和“树头初日”状写晨景,一为交代雨后初晴

4、,一为点明山中早行。前人或认为“颇拙”,指“絮帽”“铜钲”究非雅字。其实,俗语入诗,最见诗人随乡入俗的喜悦。“披絮帽”“挂铜钲”的描写,极富山村的气息,贴切而生动。“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颈联第三联视线由远望收回,观赏路边之景。描写近景,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一“短”一“清”很有炼字的味道。因“短”而桃花探出竹篱,笑脸迎人;因“清”而柳条舞于溪岸,绿影可人。“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尾联尾联是一个特写,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

5、生活的反映,紧扣一个“乐”字展开山中“人家”的春耕。雨过天晴,春暖花开,又值农忙春耕时节,如此美景良辰怎不使人倍感欢欣呢?“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诗人聚焦于“煮芹烧笋”,借以表现春耕场面热闹和农事繁忙的喜悦。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气息。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写作手法谢谢欣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