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课件.ppt

《新城道中》课件.ppt

ID:61022273

大小:96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1-20

《新城道中》课件.ppt_第1页
《新城道中》课件.ppt_第2页
《新城道中》课件.ppt_第3页
《新城道中》课件.ppt_第4页
《新城道中》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城道中》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掌握苏轼的生平、作品风格和创作背景,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2、学习通过想象置身诗境,以求缘景明情——感受意境特点来把握诗歌的主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疏通诗意,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教师批注部分学困生(预习案3题做的差的学生)课上补充苏轼的人生经历,来分析诗歌的主旨。2、结合学生预习案的答题情况,安排部分同学讲解相关问题,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明确“意象—意境—情感”的基本答题思路,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诗人畅达的胸怀,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的感悟能力。教学

2、目标学生在预习中反馈的问题:1、首联奠定了全诗什么感情基调?2、如何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3、尾联是否暗含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之意?4、景物特点与意象特点如何区分表达?5、景物的特点需要各自分析吗?(P132题)?6、表达技巧与表达手法有何不同?如何区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

3、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抗州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到1074年,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1089至1091年,任杭州知州。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显著,得到当时百姓的赞杨,也为后世所称颂。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此时的苏轼任杭州通判,正在杭州各属县视察春耕情况。苏拭正自富阳赴新城的途中。苏轼在杭州做官时为民做了不少好事,其中主要是治理西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乌台诗案:人生分前后两个时期。问:苏轼在杭州政绩可谓显著,那么这一段时间是不是他政治生涯的得意之时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苏轼到杭州任职前的经历。熙宁二年初,苏轼自故乡还朝任职。此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苏栻因有不同的政治思想,不断上书反对变法,结果受到排挤。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年方36岁的苏轼在这场政治争斗中落败,被迫请调杭州。问:为何我们从《新城道中(其一》中读不出丝毫的苦闷与不平,反而觉得其中处处洋溢着喜悦与快乐?苏轼一生坚持以儒家思想为立身之本,却又用道家、禅宗思想来应对人生的困境......苏轼的性格十分乐观豁达,他总是满怀着对生活的热情积极进取。他极强的适应能力,

5、随遇而安,随缘自适。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苏轼,他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总结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人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这就是“知人论世。我们在赏析诗歌的时候解读意象,揣摩情意,就是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新城道中(其一)》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大家自由诵读诗歌,看能不能找出表现作者这种感情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是怎样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的。问1:首联写“东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6、法?作者出行时的心情怎样?明确:首联的意思是:“东风”好像知道我打算到山里去似的,特地为我吹散阴霾,使得阴雨连绵的天气突然放晴了。首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知”字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把“东风”写成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知己,为我进山创造条件,使“我”心想事成。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诗人出发时的心情自然就是愉悦的。问2:二、三两联写了哪些景物?景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明确:以“披絮帽(丝绵帽)”状山顶“晴云”的洁白柔软,以“挂铜钲”写树梢上“初日”的橙红圆润,以“含笑”比拟山野桃花的娇艳怒放,以“短”写山中人家竹篱的低矮古朴,以“自摇”写溪边绿柳的轻盈起

7、舞,以“清”字写沙溪之水的清澈明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生机盎然的意境,表现了自己山行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新城道中(其一)》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大家自由诵读诗歌,看能不能找出表现作者这种感情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是怎样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的。总结全诗:这首诗首先以“东风多情、雨声有意”写出行时的愉悦心情,随后诗人描写了山行途中的所见之景,出得门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岭上晴云”“树头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