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

ID:28154688

大小:5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新城道中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注]①神宗熙宁六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13.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B.“搜林斧

2、”,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C.“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情感。D.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此联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E.额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1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

3、和下文‘乱山’呼应”有误,并不呼应。C.此句意为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己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2项给5分。]14.【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首联写悠闲的生活,表达对目前悠然生活的满足。②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无法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③颈联和尾联,作者写山间美景,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渴望归隐的情感。[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能

4、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在北宋朝廷激烈的党争中,苏轼无法立足,请求外调,任杭州通判。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新城县时所作,主要写山行时的感慨。作者骑马行进在山间小道上,放松了缰绳,任马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觉得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和脚下的山路一样崎岖不平。接下来以“散材”和“疲马”自况。自己就像毫无用处的“散材”,也害怕搜林之斧,自己又像一匹疲惫之马,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号令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几日春雨给茶农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乱山之中的新城县还有自己为官清正的友人临近新城,作者浮想联翩,沉思之间却迷路了,那就去问问田间的农夫吧。这里的“

5、路”既是脚下的山路,也是自己的人生之路,暗引《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作者的归隐之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