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1246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在性格的发展变化中塑造人物形象——以《窦娥冤》为例,解析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性格的发展变化中塑造人物形象——以《窦娥冤》为例,解析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田甜(江西省商务学校,江西南昌330100)摘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露、反映社会。关汉卿在其代表作《窦娥冤》中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善良、坚强、最后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本文试以分析窦娥从隐忍到反抗的性格发展变化过程为例,解析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帮助学生立体、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关键词:人物塑造;善良;刚烈;反抗;悲剧:G633:A:《窦娥冤
2、》是元杂剧悲剧的代表作,关汉卿通过描写“窦娥”的悲惨遭遇,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表现了老百姓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这个人物,认识当时的社会。窦娥的一生累遭厄运:她三岁亡母,七岁折债做了童养媳,丈夫早逝,青春年华守寡……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她的心如槁木死灰一般,不管黄昏白昼、夜里梦里都是紧皱眉头,心绪悠悠。她也曾发问“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仙吕
3、·点绛唇》);然而她又认为这是“天理注定”,“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油葫芦》)!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寄托的窦娥,把希望寄托于“天”,要自己“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天下乐》),做个孝妇和节妇。她身体力行,遵守信义和法规,为“美好"的来世祈祷。儒家的“孝”、佛教的轮回和封建道德的束缚,使得窦娥正义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无法斩断约束,也就使得她实在也没有战胜环境的力量,于是悲痛地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衔冤而死。善良、刚烈这两种性格统一在窦娥身上,并在
4、抗拒张驴儿、公堂受审和法场临刑三个尖锐矛盾中逐步展现出来。窦娥是善良的。她对婆婆非常孝顺,决心侍奉婆婆终老;在公堂上遭受迫害时,即使“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感皇恩》),被打得“肉都飞,血淋漓”(《采茶歌》),她的脊梁骨始终未被敲弯,一口咬定“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可当看到血淋淋的刑棍呼啸着要向婆婆打去时,她横下一条心,屈认了杀人之罪,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代价,解救年迈的婆婆,“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黄钟尾》)?被押赴刑场时,窦娥苦苦央告刽子手绕道从后
5、街走,恐婆婆看见自己“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会“枉将他气杀”。即使已蒙冤屈死,鬼魂也不忘托梦给父亲,“瞩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窦娥孝顺婆婆,但并不是毫无条件的顺从,对不合理的事情她据理力争,甚至严辞责备,表现出她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婆婆引狼入室,她极力劝阻,并给以辛辣的讽刺:“梳着个霜雪般白鬏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
6、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后庭花》)!张驴儿一副流氓地痞的样子登堂入室,“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遭到窦娥的迎头痛斥:“兀那厮,靠后!”不听张驴儿的花言巧语,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胁逼诱。被张驴儿陷害,刚开始,窦娥对官府抱有极大的幻想,认为他们会主持正义和公道。在公堂上,她坦率诚恳地申诉:“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牧羊犬》)。然而黑暗的官府,并不像窦娥想象的那样清正廉洁、为民做主,桃杌“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言论粉碎了窦娥的幻想
7、,“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千般打拷,万种凌逼”(《感皇恩》)的酷刑让她看到了官府的昏聩,让窦娥依靠官府主持正义的幻想开始动摇,不禁发问:“腹中冤枉有谁知!……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采茶歌》)!当被判处“来日押赴市曹典刑”之后,窦娥这才彻底地清醒过来,“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黄钟尾》),她不禁痛骂“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一煞》)。被押赴刑场,悲愤难平的窦娥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喊,将矛头直指老天爷——“没来
8、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正宫·端正好》);“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滚绣球》)。天地如果是公正的,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总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天地如果能主持正义,为什么不改变这污浊的现象?惊心动魄、痛快淋漓的质问,直问得“天地”哑口无言,也把窦娥临死前的心情表达得酣畅淋漓。从开始的盼望天地,到怨恨天地,既有欲诉无处,欲救无援的冤苦,又有呼天不应叫地不灵转而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