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05373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大学生成长教育的路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成长教育的路径研究1.成长教育脱离实践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成长教育更多的是纸上谈兵,都是教师用枯燥的讲课来传授相关自我成长的知识,一方面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单方面的成长教育很难达到教育目标,效果很难明显显现,学生缺乏实际实践的机会,无法从亲身经历中体会,自我成长、自我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一两场活动就能收到效果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深刻感受每一个细节,加强学生的印象,增强成长教育的效果。2.大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放纵自我,是自我约束力不够
2、,没有足够的定力和能够控制自己的能力;学生追求功利,是自身对欲望的追逐,忘却本真本我,没有足够重视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压力承受能力弱,是经历的挫折太少,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受挫折的心灵比较脆弱,没有主动地走出舒适区和安全区,缺乏锻炼。一、大学生成长教育的问题矫正大学生成长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能够突击就能立即见效的。高校开展成长教育,一方面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矫正措施。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的基本任务要求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需要
3、出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价值。不能仅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培养,还培养他们丰富自己内心的世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习成为一个人,同时使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的意义,促进整体发展。二是,成长教育要注重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成长教育的核心,充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在多元文化中贴近学生,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开展成长教育(一)正确认识成长教育针对大学生和部分高校教师对成长教育认知不正确的问题,首先要打破以往的陈旧观念,多多吸取不一样的观点;其次,要主动学
4、习,比如通过课程教育、榜样教育等,通过系统的教育,来达到正确认识成长教育的目标。同时,要多反省自己,多多进行自我教育,遇到问题多从自身找问题,在自我认知和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成长和发展。(二)创新成长教育形式成长教育不能像专业课教学那样,过分注重传授知识,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贴切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材施教地、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系统性的课程,辅之以专题讲座,和各种心理辅导。成长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也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获得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它们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
5、因素都是成长教育的教育内容,也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学校教育、社会教化以及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扭曲和理想信念的模糊等问题终究是因为大学生自我定位不正确。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正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受挫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成长教育也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切身体会,并在该情境中得到思想熏陶。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
6、仅提高了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大学生的耐挫折力。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比如说,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调研实践等,多下基层磨练自己的意志,多多深入了解不同角度的生活,在经历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虽然成长教育还没有在高校中普及,但是成长教育高度契合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理念,深入地切合当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开展成长教育,一定要把校园文化、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结合起来,融入社会中,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促进大学生全身心的全面发展。(四)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
7、懒惰懈怠,也不能玻璃心,要积极向上,努力奋强,多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毅力和耐心,善于反省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他人友好、宽容、诚信,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修养,塑造有良好素质的优质大学生。同时,无论客观情况如何,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把事情的发展转向自己的有利方面。同时,大学生应主动营造成长教育的教学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管理。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校园是大学生的栖居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关注大学生成长教育方面,大学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双重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成长教育的氛围,丰富学习生活,培养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