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

ID:2392950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_第1页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_第2页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_第3页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_第4页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认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自古以来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见仁见智.如王冰持以制为养的观点,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1].马莳认为: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2]  即春夏应当养人之阳气,秋冬应当养人之阴气.张景岳从阴阳互根角度提出了春夏养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秋冬养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类经》中讲: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

2、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3]  张志聪持内虚而养的观点,并在《素问集注》中说: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4]古今医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其中以马莳的观点流传较广.笔者参考古今医家有关论着并结合自身体会,对其含义进行了新的解析.  1养非补义,当为调义  养字含义较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养意指调和、调养.《说文解字》:调,和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四气调神即是说人应顺应四时

3、之变而调养,也即春夏应调养阳气,秋冬应调养阴气,保证人体气机与四时季节的和谐统一,并非春夏应温补阳气,秋冬应滋补阴气.马莳认为: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此即顺气而养的观点.人们之所以陷入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春夏补阳、秋冬滋阴的误区,系没有正确理解养字的本义,望文生义造成的误解误读.  2春夏生发宣泄阳气即养阳,秋冬不散不泄阴精即养阴  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已经作出了开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这句话概括了春季的特点,即推陈发新,万象更

4、新.人们应当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这样做的目的即以使志生,可见顺应春季的生生之气即春气之应.夏三月应无厌于日、所爱在外,这样做的目的即使气得泄,可见夏季应顺应自然而使阳气得以宣泄,此即夏气之应.春夏二季是自然界阳气生长的季节,人之阳气也应与之相应,故春夏使阳气得以生发宣泄即是养阳.现代社会的空调病即是由于夏季贪凉而致冷气袭表、汗出不畅、阳气不得宣泄造成的,由此可见春夏养阳的必要性.  秋三月应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收敛神气.秋季燥邪伤津耗液即秋刑,故秋季应使神气

5、收敛,不使津液耗散,此即秋气之应.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无泄皮肤,目的在于无扰乎阳.冬季水冰地坼,阳气闭藏,不应使汗液大泄,甚至房事亦应减少,此即冬气之应.  正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讲: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故秋冬应使阴精固密得以潜藏,不散不泄即所以养阴.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段话是对上文的总结,也蕴含着顺应阴阳四时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天人相应观念的体现,说明四气调神

6、应顺应天时,做到天人相应.  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平人摄生,平人病态应区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本义适用于平人养生,并非论述病已成时如何平调阴阳.通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了平人在未病状态下的养生调摄法则,根本目的是治未病.本篇最后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是本篇的点睛之笔,告诉人们四气调神的最终目的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做到未病先防.可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论述的是在平人状态下如何协调阴阳,而非病已成时如何谨察阴阳所

7、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笔者认为,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作为冬病夏治三伏贴的理论依据是不妥当的.虽然在夏季运用温热散邪药物或者运用温针灸预防治疗常与冬季发作的寒性疾病疗效很好[6],但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本义相去甚远.在疾病状态下,人体阴阳气机相对平衡的状态遭到破坏,不可再片面运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指导实践,应当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合理选择方药进行治疗.  后世医家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体现的顺应天时、勿违天和的思想,本着因时制宜原则,对其含义进行了引申,用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故春月宜加

8、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黄柏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4养生实践中应守其本义,不可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