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14241
大小:20.9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蜡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蜡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二、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
2、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
3、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二)简介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4、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三)识记词语(正
5、音、解词): 鞠躬(jūgōng):弯身行礼.瓦砾(wălì):破碎的砖头瓦片. 鞠躬(jūgōng):弯身行礼.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精疲力竭(jié):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名副其实(fù):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副:相称,符合。 永垂不朽(chuí):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垂:流传。 颤巍巍(chàn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四)整体感知: 1.战争是残酷的野蛮的,它带给人类的是屠杀、是毁灭。同学们请看下这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当看完这些图片时
6、,也许你们就会对这篇课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明确: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写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文章主题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2.
7、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自由谈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4.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