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

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

ID:23884866

大小:5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1

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_第1页
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_第2页
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_第3页
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_第4页
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张江内容摘要文学的发展需要场外理论。在一些语境下,场外理论的应用是必须的,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但是,要注意的是,正当的场外理论的应用,或者说有效应用,必须立足一个正确的前提,这就是场外理论的文学化。否则,场外理论不能归化为场内的文学理论,很难给文学及其理论的发展以更多的、积极的意义。所谓场外理论的文学化,包含这样几重意思:其一,理论的应用指向文学并归属于文学。其二,理论的成果落脚于文学并为文学服务。其三,理论的方式是文学的方式。..关键词场外理论强制阐释文学化阐述焦虑作者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100732)各位先生:我在这

2、封来信中着重提出一个场外理论应用问题,供各位先生讨论。诚如各位先生的意见,文学的发展需要场外理论。在一些语境下,场外理论的应用是必须的,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异议。但是,要注意的是,正当的场外理论的应用,或者说有效应用,必须立足一个正确的前提,这就是场外理论的文学化。否则,场外理论不能归化为场内的文学理论,很难给文学及其理论的发展以更多的、积极的意义。所谓场外理论的文学化,包含这样几重意思:其一,理论的应用指向文学并归属于文学;其二,理论的成果落脚于文学并为文学服务;其三,理论的方式是文学的方式。请允许我一一道来。第一个问题,理论的应用指向

3、文学并归属文学。这里要明确一个界线,做一个场域的划分。当今的批评理论早已不是文学的理论了。传统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是对文本具体特征和审美价值做文学、美学的评论。无论其理论如何阔大,指向如何辽远,总体上都是以文本为核心,对文本做文学的具体解析和阐释。这种理论和批评的文学指向明确,可以毫无歧义地定性为文学的理论。然而,大约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理论界兴起和放大了“批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或主要不是文学的含意,就其本意来说,它主要不是指向文本,尤其是文学文本。它指向理论,用汉语表达得更准确一点,可以称作“批评的理论”。与文学理论不同,批评的理论不限于文学,

4、而且主要不是文学。它规划了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哪怕就是以文学为起由,其指向也是哲学、历史、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文学以外其他一切方面的理论,而不是文学理论。更确切地说,批评理论的对象甚至也不是理论,而是社会,是理论以外的物质活动。批评理论认为,社会也是一种文本,一切社会的运行和操作都是批评理论关注的内容,理论要对实际的社会文本做出批评,以实现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和理论责任。由此可见,对批评理论而言,文学不是它的主要兴趣,它的兴趣是批评社会,把批评理论当作甚至替代文学理论或文学批评是一个谬误。这就是问题提起的基本语境。其核心是,我们共同讨论的所谓文学理论

5、及其强制阐释是指什么。首先,我应该表述清楚,我提出这个概念的本意是,对文学理论场域中存在的各种非文学的理论现象,以及对征用场外理论强制阐释文本和文学的问题给予辨识和批评。这是文学理论的问题,不是批评理论的问题,不能用批评理论的特征或追求,为强制阐释的诸种弊端开脱。在场外理论的征用上,还应该细致区分两种现象,即征用文学阐释场外理论,与征用场外理论阐释文学。我认为,征用文学阐释场外理论,是所谓批评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远的有弗洛伊德,通过征用《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经典悲剧——论证他的心理学理论。近一些的,如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通过对福楼拜、康拉德、吉辛等大

6、师作品的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他的政治无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他对作品的分析精彩独到,也对文学理论的丰富和修正做出特殊的富于启发意义的贡献。但是,说到底,这不是文学理论,而现代意义的批评的理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理论而不在文学,它实现的是理论的文学化,即使用文学为理论服务,而不是文学的理论化,亦即构建文学的理论。这里没有理论征用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强制阐释的场外征用,不是对这个问题的评述。至于文学场内的场外征用问题,我的基本看法是,场外征用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从来都赞成,跨学科交叉渗透是充满活力的理论增长点。20世纪西方文论能够起伏跌宕,一路向前,正是学科

7、间强力碰撞和融合的结果。场外征用,正如周宪先生所言,“如果运用得当并得法,也可以丰富和深化文学理论及其文学阐释。比如,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理论等,一旦引入文学理论,并与文学的某些传统加以融合,便产生新的解释效力”。但是,里的前提应该是,理论的应用必须指向文学并归属文,而不是相反。这个指向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问题。在逻辑上讲,这是理论的定性根据。一个理论,它的本质或者理论基点是什么,将决定它的分类和性质。哲学和文学及其他各种理论之间有所不同,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理论指向不同。指向思维的、认识的、本体论、经验论等等,这是哲学。可以有跨学科的融合,比如教育心理学,但它也

8、有自己的明确指向,像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研究,其重点仍然是心理学而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