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83986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调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调适【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摘要]由于精神科工作特性,使护士极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要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护士本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特点:特殊性、封闭性、危险性、繁重性。归纳了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相应的调节,保持健康的情绪,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法制观念,加强继续教育,加强护患沟通,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在诸多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宝贵、最
2、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要把精神科各项工作做好关键在人,即精神科的每一位护士。要想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心须使每一位护士保持生机、活力和饱满的热情,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但由于精神科的工作特性,给护士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以良好的状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自身的健康与自我调适十分重要。现总结概括如下。 1 心理压力 1.1 社会压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及医学界内部对精神病及精神医学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社会缺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许多人瞧不起精神科护士,与
3、“疯子”打交道没前途。一旦出现难以避免的事件,社会及家属不理解,使具有双重风险的精神科护士产生更加严重的疲劳心理。 1.2 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障碍,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大脑机能失调,言语紊乱,不能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或干扰护理工作的精神患者,护士在护理这些患者时心身的付出要大得多。 1.3 工作环境的封闭性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精神科病房多采用无陪床人封闭式病房的管理方式,精神科护士在工作期间都是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精神患者在一
4、起,很少能与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长期在不良的环境中工作,将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1.4 护理工作的危险性 精神科护理工作面对的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的群体,攻击伤人难以预料。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的10倍[1],护理人员心理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1.5 护理工作的繁重性 精神科护士人员少,工作量大,担心出现差错事故。精神科夜班最易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护士的岗位不在护士站或办公室,而在一级护理患者身边,每15min~30min巡视病房一次[2]。夜班护士必须精力充沛,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5、和警惕性,否则可能发生冲动、毁物、自伤、互伤、自杀、外逃等事件,甚至被患者伤害。在这些高危人群集中的地方,杜绝意外事件是极困难的[3]。 2 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可能长期或频繁发作烦闷、失眠、暴躁、易怒、空虚、无故悲伤和失落感,若带着这样的情绪和状态来面对患者,无论从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上都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为了保持心理健康,精神科护士应学会心理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对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3 心理调适 3.1 保持健康的情绪
6、 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向往美好未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接受现实的自我,心胸豁达,乐观。健康的情绪在护理工作中近因效应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得社会和护患诸关系中的反馈信息以改进工作,又有利于强化护士的心理素养[4]。善于自我调节,主动掌握自身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应有意识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5]。 3.2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缓解心理压力[6]善于面对现实,接受挑战,掌握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去适应工作环境,提高自
7、己对专业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广泛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 3.3 加强法制观念 经常分析不安全因素,研究相应对策,加强责任心,尊重患者的权力。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风险意识,对可能引起护理纠纷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完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4 加强继续教育 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护士接触的对象是具有不同阅历、社会地位及文化素质的人,护士应广泛学习护理专业的边缘学科,如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以培养和提高
8、自己评价事物的能力,丰富的智力储备,还能使护士在挫折面前头脑清醒,应变自如,摆脱心理困扰,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3.5 加强护患沟通 必须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技巧。护士要熟悉病历,了解病情和患者的特点,便于接触患者,与患者交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信仰及价值观等。对患者要守信用,不答应办不到的事或任意哄骗患者,以免患者因受到欺骗感到受辱而出现攻击行为[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