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ID:23812015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0

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1页
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2页
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3页
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4页
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关于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导读:摘要:马克思哲学是“转变世界”的哲学,是因为马克思终结了思辨的独立的哲学即抽象思维哲学,创建了感性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的思维方式不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抽象理论的思维方式”,而是以实践为基础和导向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  关键词:抽象思维哲学;感性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革命  1002-2589(2011)31-0048-02    马克思之前一切哲学的主要缺点在于:对对象、现实、感性等只从思辨的理性、自我意识、绝对精神和感性的直观出

2、发去理解,称之为抽象思维哲学。他们认为,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都是形而上学、片面机械的关系。这样的哲学,在指导人类的现实生活时,就如空降兵,对解决现实理由不知所云。因为哲学家们不能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而马克思发现了人——具有意识、感情,能够也必须从事感性对象性活动的人。我们把以“人的感性的生命对象性活动”为原则的马克思哲学称为感性实践哲学。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一种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即从抽象思维哲学转向了感性实践哲学。具体而

3、言,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包括两部分:对抽象思维哲学的解构及对感性实践哲学的建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发展。  一、马克思对抽象思维哲学的解构  1.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对抽象思维哲学进行了集中批判。在此,马克思没有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发在“整个哲学”之中,这一做法自然不合常规,但不合常规却不等于不合逻辑。事实上这样才能折射出马克思的独到之处。因为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哲学作为传统哲学

4、的集大成者,囊括了抽象思维哲学的所有可能。因此,对整个哲学的批判必定要集中于黑格尔哲学上。因为黑格尔哲学“不是形而上学之一种,而是形而上学之一切”。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哲学有两个错误。”并且认为这两个错误“汇集了思辨的一切幻想”。“第一个错误在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现象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当他把财富、国家权力等看成与人的本质相异化的本质,这只是就它们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因此整个运动是以绝对知识结束的。它们是思想的本质,因而只是纯粹的即从中异化出来的并且以现实性自居而与之对立的,恰恰是马克思

5、的哲学革命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抽象的思维。因此,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整个复归,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马克思在此以“财富、国家权力等等”为例,通过对它们的仔细分析,揭示出了整个世界的本质所在。从“思想形式”上看,它们是“同人的本质相异化的本质”,但从“思想实质”上看,它们则“只是纯粹的即抽象性自居而与之对立的,恰恰是抽象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这些对象”、乃至“整个世界”的本质不外是“思维”、抽象的哲学思维。因此,一切“

6、对象”、全部“世界”的历史都成了“思维的生产史”。所以黑格尔的错误在于:第一,他把抽象的“哲学思维”确定为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尺度,预先用抽象思维的尺度裁割可感性现实及其历史,颠倒了抽象精神与人的现实生命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第二,他把“抽象的意识”“设立”为“人”的本质,颠倒了“抽象的意识”与“现实的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人的“已成为对象而且是异己对象的本质力量”不在感性具体的现实世界之中,而在“意识中,在纯思维中”,作为“思想和思想运动的对象”而存在。  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两个错误

7、”的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这“两个错误”在根本上是“同一”的,也就是说,它们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错误”,而是同一错误的两个方面。马克思首先指出“对象仅仅表现为抽象的意识,而人仅仅表现为自我意识”[1]。然后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抽象的意识本身(对象就被看成这样的意识)仅仅是设定差别的自我意识的一个环节”,这表明它们并非互不相关的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环节。这同一个事物,就是“绝对知识”,“这一运动的结果表现为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同一,绝对知识”。这种“抽象思维运动”、“纯思想的辩证法”不是

8、别的,正是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灵魂——“绝对精神”[2]。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无论是“抽象的意识”,还是“自我意识”;无论是“外部现象”,还是“人本身”,从根本上看,都不是“实存”作用上的独立存在,而是“绝对精神”的一个环节和表现。  “因此,这个结果,即知道自己是绝对自我意识的主体,就是神,绝对精神,就是知道自己并且实现自己的观念。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不过成为这个隐秘的非现实的人和这个非现实的自然界的宾词、象征。因此,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互相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