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9195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0
《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一个比较显著区别就是教育与生产的直接联系,要求同学们能将"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并能与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就其核心内容而言主要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属于国际上通称的合作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改革探究 职业教育中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并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要想真正的实现"教学做"的三合一,那么学校就必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与科技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力支持,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参与。 一、当今职业教育出现的一
2、些问题。 1、企业对实习学生的主要意见。教育部职教所对135家企业进行了关于校企合作的抽样调查,被调查的企业中50%认为一些职业学校学生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一些学生要求工作条件好一些,待遇高一些,轻松一些;一些学生理论不行,技能不会,还不肯学习。 2、企业对学校方面的意见。教育部职教所调查表明18%的被调查企业对职业院校的实习生缺乏管理意见较大,另外企业还反映职业学校现行教学计划长时间没有更新,致使学与用不能及时有效接轨,出现理论知识不好用、用不上的矛盾冲突。4 3、企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部分企业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安排岗位轮换,更不愿意为实习生安排培训,对实
3、习生的惩罚措施与员工相同,动辄罚款、开除,引起学生、校方和家长的不满,这也是部分实习生群体离岗的原因之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真正实现"教学做"三合一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职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缩影,不仅仅是这一教育环节自身运作中的问题,还反映了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因此,教师需要站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高度,从分析具体问题入手,寻找深层次的原因。校企双方对合作中各自的利益,着眼点更多集中在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眼光,不少企业也存在短期行为,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用工苦难的手段。缺乏长期参与的动力,因为企业缺乏自身利益保障,因此校企合作的积极
4、性不高,研究表明,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有待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校企合作,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落实校企合作缺乏有力的措施,形不成有效的机制,在学校与企业操作层面,存在签订合作协议缺乏规范的文件,针对评估结果也缺乏对校企双方相应的奖罚措施,在管理层面,一些地方有发扬国务院精神的要求,却没有衔接操作层的具体措施制度。4 实际上,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指导下,国内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努力构建校企合作共赢的平台,一是普遍采用的"2+1"模式,学生在前两年学习文化课,后一年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订
5、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教学与工作对口,才能满足校企彼此的利益需要。三是校企工建实训基地模式,由学生出场地和师资,由企业投入资金,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与企业协商,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生产、实践,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四是半工半读模式,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交替进行完成学业,同时,职业院校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积极进行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无缝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努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 二、职业学校应该主动"走出去"和"请进来" 学校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在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课程和教材调整、实验室的完善,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时,积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并就合作的细节进行设计、沟通和谈判,最终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与我校合作的各项工作。企业会把人才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学校派出实习带队教师,在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的同时,学习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产品生产的工
7、艺流程等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回校后对教学定向、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课程建设、实验室的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班级企业化的管理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推行学校班级管理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4 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是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实现三自管理为目的的创新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适应企业制度化的管理,吸引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对文化、专业知识重要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