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

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

ID:2366084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_第1页
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_第2页
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_第3页
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_第4页
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肠癌肝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关系作者:李嘉根 王卫军 王常标 陈国富 朱陈宏【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766例,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和非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2%和11.8%,非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2.7%和26.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同时或异时肝转移发生率均比非乙肝病毒感染组低,前者很少发生肝转移。【关键词】乙肝病毒 结直肠肿瘤 肝

2、转移  Relationshipbetetastasisincolorectalcancer.[Methods]SevenhundredandsixtysixcasesetastasisofcolorectalcancerpatientsochronoushepaticmetastasisandheterochronoushepaticmetastasisochronoushepaticmetastasisandheterochronoushepaticmetastasisincolorectalcanceretastasisisinfrequentinHPVinfectedco

3、lorectalcancer.Keyetastasis为了探讨HBV感染在大肠癌肝转移中所起作用,笔者回顾性分析1991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766例,有162例并发肝转移,其中大肠癌并HBV感染者发生肝转移8例,本文比较大肠癌HBV感染者和大肠癌非HBV感染者的肝转移发生率。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66例大肠癌患者,其中男性547例,女性219例,年龄21~82岁,平均54.6岁,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原发病灶位于右半结肠243例,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543例。大肠癌乙肝病毒(HBV)感染者87例。HBV感染与非感染大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见表1。1.2肝转移情

4、况有162例并发同时肝转移,98例发生异时肝转移,转移癌数目不等,其中HBV感染者并发同时肝转移8例,异时肝转移6例,异时转移平均时间为16个月;非感染者并发同时肝转移154例,异时肝转移92例;术前B超或/并CT检查发现肝转移227例,其余32例术中探查时病理确诊;260例大肠癌肝转移者AFP均正常。肝转移部位:左右两叶45例、左叶49例、右叶68例;单个转移结节43例,2~4个转移结节56例,≥5个转移结节63例,其他部位(包括腹膜种植、骨、肺等转移)转移情况:骨转移21例,肺转移37例,腹膜种植30例,胸壁转移2例,颈部转移1例。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5、包χ2检验进行。2结果2.1HBsAg与大肠癌肝转移表2显示HBsAg(+)的大肠癌病例发生同时肝转移率明显低于HBsAg(-)组(χ2=8.41,P=0.004),异时肝转移率也明显低于HBsAg(-)组(χ2=5.25,P=0.022)。.L.编辑。2.2HBsAg与大肠癌骨、肺等肝外转移HBsAg与大肠癌骨、肺等肝外转移关系的分析见表3,显示HBsAg(+)组与HBsAg(-)组的转移无统计学差异(χ2=0.26,P=0.612)。3讨论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该转移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原发病灶的临床病理状况是影响肝转移的重要因素[1]。国内资料显示约有20%~40%

6、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约有22%~50%在原发灶治疗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大肠癌发生肝转移后,其中70%因肝转移而死亡[2]。Utsunomiya等[3]报道乙肝或丙肝病毒的大肠癌肝转移率(8.1%)较非感染者的肝转移率(21.1%)明显低。我们的资料同样显示受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率较低,可以认为是HBV感染导致的肝脏病变影响了大肠癌的肝转移,肝脏HBV的感染背景可能是减少大肠癌肝转移的一个保护因素。乙肝病毒感染组的肝转移癌发生率低,原因可能与受感染的肝脏的免疫机制有关。位于肝窦内皮细胞上的大量Kupffer细胞实际上是固定的吞噬细胞,有研究表明Kupf

7、fer细胞有消灭或减弱抗原性的作用,Kupffer细胞被激活后可促进实验性肝癌细胞凋亡[4];淋巴系统中的杀伤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杀伤性T细胞在病毒感染时被激活,效应细胞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或乙型肝炎病毒诱导产生的淋巴毒素可能对血运至肝脏的少量癌细胞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巨噬细胞除具吞食作用外,还产生一些免疫调节因子如干扰素、前列腺素等,而干扰素在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实验室研究证明,肝炎病毒感染直接刺激激活肝窦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单核细胞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